-
风口上的虚拟人:一场游戏一场梦
虚拟人的“灵魂”是什么?行业热潮为什么会发生在当下?早已有的技术为何走到今天才成为风口?当资本的热钱涌入,给创业者带来曙光的同时,风险、泡沫也随之而来。 这是一个关于造梦的故事,一群人在代码和程序的世界里穿梭,走过一条孤独的探索之路,曾经被拒绝、被质疑。科幻电影如同启示录,把那个关于人类未来的梦描绘出了无数种可能,而在现实中,技术上每向前走一步路都是艰难的。人们警惕AI具备人格、反叛人类这样遥远的问题,却忽视了近在咫尺的风险。 当下,或许是过去多年来离“梦”最近的时刻。虚拟人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拉近了人们走向未来的步伐。它受到追捧,也正因为切中了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它如同一面镜子,人类通过成为虚拟人的“造物主”在镜子里照见自己。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一切都始于米奇
在这个展览中,米奇与当下发生了对话,这一符号被不断使用,作为阐释的工具。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塞罕坝60年:荒原、林海与三代人的时间
“从栽种到长成需要五六十年,一个人能有几个五六十年呢?所以林业更需要坚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鬼眼跑街”叶健强:一个老广横跨50年的街头摄影
“艺术还是要有根,根就是真实的东西。”广州就是摄影师叶健强的根。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独行月球》:“中间人也能当英雄”
把故事从脑海中的思绪慢慢变成文字,变成画面,最后落实到大银幕上,“每一步都是痛并快乐着”。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我的精神之舟离开胆小的人群丨雪莱辞世200周年
创作《普罗米修斯的解放》时,雪莱集练达的健谈者、残酷而纵情的抒情诗人和未来时代的预言家于一身,他将庆典和讽刺、深刻的理想主义和极度的怀疑主义、对真理的强烈感知与神秘的不可知论交织于这部恢宏的诗剧。 1820年,与 《普罗米修斯的解放》 共同结集出版的还有雪莱写得最美也最富感染力和启示性的一组颂诗,包括 《自由颂》 《西风颂》 和 《致云雀》。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尴尬、暧昧、中年,灵宝洪尚秀
“它是一个邂逅,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如吃饭碰到我以前的同学什么的,可能留了个微信,聊几句,也就不再说话了。有时候碰到很多人、很多面孔,也是会戛然而止,所以说在创作的时候我没有像一般的剧本去考虑结尾。”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设计师三宅一生:从不追随潮流
无论是小野洋子标志性的黑色礼帽,还是乔布斯“流水的发布会,铁打的黑色高领毛衣”,诸多审美严苛的公众人物都曾为三宅的设计代言。至于街巷随处可见的菱格包、褶皱裙、“一生之水”淡香水,早已让全球消费者见识了三宅时尚帝国的辐射威力。 作为最早打破时尚界西方垄断局面的日本设计师,三宅自1973年起成了巴黎时装周的常客。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当几十个白血病患儿家庭开始一起做饭
“一个人吃饭尽想伤心事。”这是他们凑在一起的原因。 面对漫长的治疗,眼泪能流多久?“最多一年也就干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陈世英:从小伙计到亚洲珠宝大师
这一次登场,他又跨界成为雕塑艺术家。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