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台江不只有“村BA”,还有苗绣“守艺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生日快乐啊,梵高同志!
-
谁在关心小买卖?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巴黎废墟里的艺术之花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遭遇欺凌,青少年如何自救并获得支持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遭遇欺凌后,是不是真要靠处心积虑策划一场漫长的报复才能让我们抚平创伤?对于眼前,青少年有没有什么自救和求助的好办法?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蔡崇达:贴近根系的写作
-
困在手机里的乡村留守儿童
武汉大学副教授夏柱智课题组的调研显示,农村青少年群体是手机成瘾问题的重灾区,尤其对留守儿童而言,已经到了濒临失控的地步。 《南方人物周刊》与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城市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控更严格,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更轻。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狭窄通道上,短视频、手游为留守儿童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现实里的道路变得更黯淡。一位从业43年的乡村教师感叹,“手机毁了一代农村的孩子。”与此同时,他也困惑,手机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智能产品之一,对封闭的缺乏引导的乡村孩子而言,究竟该如何与之相处? -
罗朗:探求食物里的哲学
“我们做的任何事情,无论是食物、绘画、音乐、写作,还是任何艺术,使它真实的,不是根,不是你来自的地方,不是你是谁,而是勇气。‘勇气’这个词的本义就是全心全意地说出你的故事,坦诚、开放、脆弱地与他人分享你是谁”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一直唱到挂,那是最舒服的——对话胡德夫
要怎么把心脏的声音、心潮浮沫拍打的声音变成你的音乐呢?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王计兵:一边赶时间,一边写诗
为什么要写诗?王计兵给出的答案是“不得不”——在我心目中,人和动物之间有区别,是因为我们有强烈的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欲望,这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但当有外力压制它的时候,味道就变了。够强烈的时候,就会激发出“淬火”一样的感觉。就像方便袋里装上水,扎一个洞,扎得越狠,喷得越高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