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家银行净利占A股1/3强,“利润王”对抗息差压力分化加剧
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均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不少银行的规模和净利已大大跨越了原有的“身份”界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该行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比达到27.2%,且营收增速达到10.6%。 从贷款结构看,呈现零售贷款占比下降,企业贷款占比提升的特征。在零售贷款中,按揭贷款占比下降,经营贷成为主要贷款增加来源。 2023年上半年,20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几乎全部下降,拨备覆盖率整体健康。 -
数据安全榜:守护你的数字财富,哪家金融机构的金盾更坚固?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从四个维度设置了八项二级指标,并根据各指标重要性差异分别赋予子项不同权重。 金融机构数据安全榜显示,工商银行位列榜首,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农业银行位于第二梯队。 专利数量方面,国有银行专利数量普遍高于股份制银行和保险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的相关专利数量共119项仅低于工商银行的259项。仅此项指标,中国平安位列整个榜单第二名。 -
专题
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榜
-
信用卡质效榜:两大梯队均分化严重 华夏仅优于城商行
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方法,构建包含三大维度16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因其重要性差异进行不同赋权。我们把银行发行信用卡种类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分别作为正反两个方向的指标。 无论国有行还是股份行,各银行信用卡得分在各自的阵营中分化严重。农行和中行在两个榜单中均排名靠后。尤其在不计投诉量的榜单中,中行得分排名已到十四位。而在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垫底,与招行的分值相差248分之高。 在城商行中,虽整体得分较低,但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信用卡变化量指标均获得100分。这反映头部城商行在信用卡业务上正在努力追赶,一些指标已取得长足进步。 -
央行年内二度降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效果将脉冲式持续释放
再度降准进一步释放呵护市场积极信号,将支持经济企稳和金融体系流动性稳定。 -
两家金融机构被高额处罚,国内反洗钱罚单翻番
因涉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广州银行和广发证券分别被处以高额罚单,是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系统开出的两张最高罚单。 广州银行表示,此次处罚所涉事项主要是2021年及此前年度的存量业务问题。诚恳接受处罚与监督,积极推进整改落实,并已按监管要求完成整改。 “牧羊犬”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人行系统2023年前8个月发布的涉及反洗钱罚单总量同比翻番。 -
31年房贷市场亟待变局:存量按揭38万亿,证券化半年为零
对某商业银行18个主要城市约13.22万笔浮动利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长达十年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利率变动是促使借贷人实施提前还款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是按揭借款人产生贷款置换需求的主要因素,但并非按揭借款人实施提前还款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以浮动利率按揭贷款为主,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缓慢。国有大行按揭贷款市场主力军作用愈加强化。 市场利率波动引发的提前还贷并没有影响整个美国房贷市场的稳定。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按揭贷款分为购房贷款(Purchase)和再融资贷款(Refinance)。发达的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令银行在资产和负债匹配上寻求平衡和稳定经营。 -
25万亿存量房贷降息倒计时,超4000万借款人谁最受益?
自2023年9月25日起,将与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就贷款执行利率进行协商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客户无需申请,银行将于当日统一批量调整。 南方周末新金融中心研究员统计分析人民银行各分行发布的31个省(市、区)的存量房贷降息明细利率发现,存量房贷利率新政仍然强调“因城施策”。 理论上而言,在首套房贷利率超出政策下限时期发放的房贷,调整空间较大。但2022年下半年以来发放的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空间不大。但政策优惠与个人信用挂钩是各家商业银行一致强调的内容之一。 此次未放开跨行“转按揭”,由原商业银行批量下调,并对申请时间明确规定。此举有效抑制银行间通过“转按揭”等业务抢夺存量客户的可能,基本封堵了不符合政策优惠条件的贷款人进行制度套利的漏洞。 -
数字金融榜:工行居银行之首,友邦列险企最尾
银行业数字金融榜单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价体系为四个维度十三项二级指标;保险业数字金融榜单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评价体系为四个维度八项二级指标。各指标因重要性差异而权重不同。 四大国有银行是科技投入的“领头羊”。工行、农行、建行和中行四大行年投入资金均突破 200 亿大关。三家银行科技人员超过万名,其中,工行是唯一一家金融科技人员超3万的银行。 从多个维度来看,中国平安稳居保险类榜单第一。因对科技人才及专利数、AI理赔和智能风控等数字化转型举措的披露有限,友邦人寿落在榜单之末。 -
专题
金融合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