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达沃斯:中国AI无处不在
“未来18个月到24个月,中国会出现成百个像DeepSeek这样的软件产品。” “技术是在与人类认知的不断冲突中逐渐进化迭代。机器出现不可控的意外让人害怕,引人反思,但不能因为害怕而停滞不前,不去拥抱未来。” 100家“科技先锋”企业中,中国有11家,数量继续排名全球第二,其中涉及AI的公司多达6家。 -
AI赋能未来,2049年的世界图景
预测未来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善用AI的乐观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基瓦·奥尔古德:189家“灯塔工厂”,中国包揽逾四成
“灯塔工厂”证明了不同行业和地区都能实现转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路径。 中国在“灯塔工厂”数量上的领先地位,体现了其依托政策支持对数字化转型与工业创新的坚定投入,以及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优势。 生成式AI要在“灯塔工厂”发挥真正效用,关键在于确保负责任、包容性的落地应用——双管齐下推进员工技能升级与数据安全防护。 -
“社会学故事”:南方周末特稿“2.0阶段”的探索
特稿在中国新闻界的历程,南方周末足以作为代表。这一状况,一方面是对新闻品质的不懈追求,一方面是新闻行业特别是市场化报纸发展的缩影。DeepSeek为代表的AI新势力冲击下,特稿显示出新闻从业者作为“人”的不可替代的创造价值。“社会学故事”的取向,让特稿的意义深化:由文风之“特”向主题之“特”演进。 -
Protechting 7.0中国路演圆满收官,AI科创链接可持续未来
-
中国AI“顶流”燃爆文博会
人工智能不仅“出圈”,更深度嵌入文化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各个环节。 -
科创改变中国:为什么是杭州诞生AI小龙?
如果北京、上海出现AI六小龙,大家可能不会好奇,也不会成为热门现象 -
RockAI,一群要替代Transformer的中国年轻人
一家中国AI初创企业试图掀翻2017年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深入更底层做创新。 -
谁在给老年人写回忆录?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银发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为老年人写回忆录成为一个不错的观察窗口。对于那些想为或正为老年人写回忆录的人们来说,价值感往往成为原始驱动力,但靠“温情”能持续下去吗? 《南方人物周刊》对话多位写作者,踏入回忆录赛道的他们,各有自己的方法,写作能力、渠道客源甚至AI的加入,都成为一种竞争力。在这个尚不能称之为“行业”的小众赛道,同行试探、割韭菜的付费教学以及形形色色的“怪单”出没其间,一如诸多新兴行业的发展初期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德国经济的分水岭”:访德国弗莱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拉尔斯·P·菲尔德
在德国,建设一座桥梁通常要花6-10年,这还不包括建设需要的时间,只是前期的走流程。 统计数据显示,德国在AI方面专利数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在全球排名第三,所以并不是那么糟。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对于创新抵抗力增加,并不是说老年人不能再创新,而是担心他们的知识过时,会被新的知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