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装直升机是否变得可有可无?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俄乌冲突周年,坦克尚能饭否?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T-14上前线,俄装甲兵能否扭转战局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俄乌战争周年:从同床异梦到同室操戈
-
说好不提供进攻性武器,为何美国还要给乌克兰送坦克?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北约支援乌克兰的防空系统为什么选了它?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地球每秒多出两人、战争让海湾国家大赚丨刊中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杜金娜之死会影响俄乌战争吗?丨智库视点
-
当扎波罗热核电站“被扣为人质”
“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形势升级和俄乌战局的僵持有关。俄乌战争刚开始时,西方对乌克兰信誓旦旦,要帮助乌方打到底。但现在西方支援的态度没有过去坚定,乌克兰考虑用核电站的局势迫使欧洲加大对其安全承诺和军事支援。”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阴霾渐消之际,历史的河流,涌向了又一个危险的拐点。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1日《南方周末》) -
03:3
伊朗无人机出口俄罗斯?伊俄军事合作让谁警惕
伊朗无人机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有何不俗表现? -
“廉价炮灰”“外包战争”:雇佣兵参战俄乌“潜规则”
“他们依附于西方政治和金融集团,表面上以商业模式售卖战争相关服务,却本质上执行地缘政治任务。这种转型也使得西方通过变换形式来规避国际法制约。” “未来雇佣兵的‘人权’注定被牺牲掉,因为‘外包战争’很合西方政府的口味,是介入全球热点的低成本途径”。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
种粮大户的“意外”丰收季:一天不入仓,就不能算丰收
在柴象鲁看来,今年小麦没有减产,得益于老天爷的眷顾——去年在出现罕见涝灾的同时,也出现了罕见的“暖冬”。 柴树旺外号“铁人”。浇地时,在地里一待就是半个月,经常晚上通宵浇。他搭了一个窝棚用来休息。此前,他曾将一个旧橱柜拖到地里,碰上下雨就躲到橱柜里。 柴象鲁在公墓旁晒粮有好几年了。这块地盘基本由他和另一个种粮大户柴象强专用,其他种粮户都不来。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
为什么坦克看起来越来越没用?
这次俄乌武装冲突中坦克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不仅应对各种先进的反坦克武器束手无策,甚至连乌克兰军队的轮式战车都能在城市作战中以侧后方偷袭方式将它摧毁。这样的拙劣表现,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款曾经的战场王者很可能已经无法应对未来战争。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02:41
美希望北约参与俄乌冲突?梅德韦杰夫警告:存在爆发核战争的风险
-
芬兰、瑞典或“入盟”,北约扩张的“楚河汉界”丨智库视点
俄乌冲突使夹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国家陡然成为战争前沿,一边是白俄罗斯站队俄罗斯,另一边是波罗的海国家站队乌克兰,连同芬兰、瑞典等中立国一起要求加入北约,北约与俄罗斯短兵相接,重现类似冷战时期的“楚河汉界”。 芬兰、瑞典入盟将使北约拿捏俄罗斯软肋,北极成为新战争火药桶。 -
“志愿者”?“雇佣兵”? “国际军团”活跃在俄乌战场
俄乌战争正式爆发后,关于“到乌克兰去”的讨论异常活跃。不少人发布乌克兰国际军团的“征兵”海报。 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国战士”,乌克兰一方将其亲切地称为“志愿者”,而俄罗斯一方则激烈指责为“来自西方的雇佣兵”。 “俄乌战争并非地区武装冲突,而是大国之间的热战对抗,参战人员风险极高。除了私人承包商招募的雇佣兵群体外,也不排除背负特定任务、有政治背景的人员。”“这也是混合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符合当前的战争形态。”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
一场被直播的战争:俄乌“线上热战”沙盘推演
信息战的你来我往之下,乌外交部于社媒呼吁人们核查信源,避免上当受骗。俄外交部则称,西方是在尝试激发反俄狂热,清算俄媒,并阻止人们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 张笑宇认为,乌克兰信息战要诀不完全在泽连斯基,在于其领导的国防部与内政部,两部门在社媒大量发布冲突相关图片。 当俄方的信息战仍在注重逻辑时,乌方却开始试图抓住故事,乌方大量发布实时视频,这些给世界提供了非常生动鲜活的故事,更容易打动大多数人。 -
中国女孩滞留乌克兰:“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防空洞”
“乌克兰人普遍觉得,战火只会出现在顿巴斯。”对不少乌克兰人来说,俄乌战争的到来几乎毫无预兆。 -
俄乌战争胶着,乌克兰战法显露新元素:“欧式高科技新型全民战争”
由于在国家体量和军力数量方面的巨大差距,乌克兰难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也难以在正面决战中与俄军打堂堂之战,只好将俄军放进来打,攻击其相对薄弱的侧翼和交通线,并以西方高科技与灵巧装备为物质基础,组织了少量正规战、大量运动战、游击战“三结合”战法,颇有“欧式高科技新型全民战争”之风。 -
俄乌战争前三日为何陷入拉锯?俄军战术有何新特点?
情报失去先机:战前,西方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情报途径,准确获知了俄军战备部署,甚至在媒体上公开俄军即将进攻的较准确时间。所以,乌军得以提前应对,使俄军的“闪电战”打成“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