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者谈县域教育:要给没有能力进城的学生一定的教育发展空间
“有一次回老家,邻居小孩告诉我,我的初中班主任被学生打了,在教室后面擦眼泪。我读书时,她很威严,我非常尊敬她,这样的反差让人很震惊。” “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公立教育发展。地方政府一方面有招商引资的任务指标,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教育供给,处在多重压力之下。” “教育城镇化要以合理的速度推进,一方面要尊重自然流动规律,老百姓有能力进城、想进城,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人为因素推动教育城镇化所带来的负债、维护成本高、学生适应难等问题。” -
山西一地多生娃可中考加10分,专家称县级政府无制定权限
泽州县政府此前发布的政策解读称,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大中城市人口虹吸效应,该县域人口减少过快。泽州县“有县无城”、环绕市区的特点,则更突显人口问题。 晋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复,中考加分政策需根据省级文件制定,县市调整加分政策需向市里、省里逐层报批。“目前我们没有收到(泽州县的报批)。” 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曹竹平:“教育平等权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不应当成为促进生育的代价”。 -
将县域纳入评价,义务教育“指挥棒”变不变?
对县域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有三条线,主线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就是从县教育局、市教育局,再到省教育厅、教育部这条线下的评价。另一条是,从县政府到市政府,再到省政府、国家政府的评价。第三条线是从家长、社会的角度评价。各方力量都站在自身立场去看问题,其中博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