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育登记制度调整背后:多与生育保险待遇挂钩,渐回归原本职能
在杨凡看来,四川的调整让生育登记回归了原本的职能,“把生育登记的功能纯粹化”,同时也符合了大众对生育率的期待。 “在计划生育时代,会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生育,现在逐步回归正常。一个人已经出生了,那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你不可能不登记他/她。” 2021年,董晓莹和多位关注女性权益和生育的律师做了一份关于非婚生育女性是否能做生育登记、申领生育保险等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彼时,只有广州和深圳“存在领取生育保险的可能性”。 -
四川放宽“生育登记”何解?不是给新生儿上户口,体现生育自由丨快评
这一条款落地之后,无论你已婚、未婚,生育几个孩子都不会被“罚款”,也不会影响个人前途。这正是生育自由的实质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生育与婚姻脱钩,也没有生育数量管制。四川省的上述规定,将生育登记与婚姻脱钩,并且取消生育数量限制,符合“全面三孩”政策及这一条款的操作性定义与本质,反映了生育自由实质内涵的两个方面。 -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5.6级地震已记录余震100余次 暂无人员伤亡
-
去眉山看东坡:何等水土,养育这等人物
如果苏轼当道士,说不定一生还顺遂些,可以终老故乡。然而,正因为怀有修齐治平的儒士抱负,又沉浮宦海四十年,被无尽的荣辱悲喜“九蒸九晒”,才成就了更丰茂、繁博的东坡。假如蜀中多一个苏道士,《赤壁赋》等绝妙好辞恐怕难以降临世间,汉语会因此失色。 但道家思想确实为东坡敷了一层自在逍遥的底色,让其诗文流溢空灵浪漫;在愁郁的贬谪生涯里,更是给予他极大慰藉。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15省份政协党组书记调整,多为“跨省交流”丨时政周报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3年1月7日-2023年1月13日) 马朝旭任外交部分管外交日常业务工作副部长,明确为正部长级。 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59.2万人(其中党纪处分48.9万人、政务处分14.9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53人,厅局级干部2450人,县处级干部2.1万人。 2023年以来,四川、江西、贵州、河北、安徽、浙江、上海、广东、甘肃、云南、福建等11省份法院和检察院负责人“联动”调整。 -
数字化社会治理这三年,科技支撑更强大了吗?
百强榜单中涌现出了25个新秀,其中不乏中西部县(市、区)的身影。河南、湖北分别新入围2个,安徽、甘肃、内蒙古、四川的数量则各占1席。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各县(市、区)的科技支撑水平平均得分不到60分,与课题组原先预想的结果出现了偏离。 -
二十大后第四“虎”落马,年内已有29名中管干部被查丨时政周报
2022年11月12-18日时政新闻回顾: “院士校长”现象受关注。2022年以来,高校人事调整密集,17名两院院士走上了大学校长岗位。 曾获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称号的“80后”柳波,升任河南平顶山市市委常委。 四川省民政厅对2016—2021年全省婚姻登记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该省近6年来结婚登记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减幅近30%。 -
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四川绵阳开幕
-
被击中的汶川地震灾难记忆丨记者手记
作为亲历了汶川地震并侥幸幸存下来的95后四川人,我却更迟钝一些,并因此被怀疑是因为灾难创伤而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