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加入会员
  • APP下载
  • 登录
  • 既然难成“名校”,普通学校何不放手试试真正的教育?
    既然难成“名校”,普通学校何不放手试试真正的教育?
    在所有人都认识到应试教育弊端,在不得简单以分数和教育教学成绩评价学校和老师、不得宣传所谓高考成绩和状元的教育的新时代,比名校多很多倍的普通学校,为什么不抓住机遇放手一搏,搞真正的教育试一试呢?
    hi,南周 05-14 18评论
  • 04 大学应当怎么办?.jpg
    大学应当怎么办?
    在中世纪,大学就是这样教授和学生的联合体,教师就是一切,而校舍则无关要紧。 在科学发展史上,由大学生甚至是无学历的人,作出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事例并不鲜见。因此,创新型的大学,必须坚持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因材施教,在研究中增长智慧与才干。 创办Udacity的斯隆教授认为,慕课比预想的要糟糕,甚至是失败的,因为课程完成率不到10%,这怎么算是成功呢?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教育 2021-04-13 14评论
  • 快评|教育惩戒规则给老师撑腰,但别指望一个规则解决所有问题
    快评|教育惩戒规则给老师撑腰,但别指望一个规则解决所有问题
    家长、社会需要认识到,适当的惩戒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必要的,不能因为学生受到一点惩戒就对学校、老师兴师问罪。而学校、教师也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使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也要针对不同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有了惩戒规则,就简单地照本宣科执行,而不顾教育效果。
    南周快评 2021-01-02 2评论
  • 08:48
    年终特映|献给教育命题下的守光者
    陪孩子长大,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而最激烈的矛盾,往往最先暴露在学习面前。有人焦虑,我家孩子不比别人差吧?有人担忧,“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已经如此可怕了。”也有人坦言,“我是老师,但没法自己教。”事实上,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各不相同,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对立,拔苗助长和循序渐进的角力,都指向了中国家庭普遍面对的教育命题:如何守住孩子心中的光,也让他们发光。南方周末联合掌门1对1 共同探索教育命题的真谛,用一支短片《守光》真实记录孩子们于在线学习中的成长与改变,希望终有一天能把快乐学习、幸福学习交还给孩子,让他们也成为光。
    推荐 2020-12-18 1评论
  • 05 夭折的性别教辅1.jpg
    夭折的性别教辅:男女生学数学,因材施教还是“因性施教”
    这类似于一场实验——2000份学生样本,将指导数十万学生未来如何学习数学。 29个章节中,男女生在12个章节的答疑频次排序完全相同,大部分情况下也只差1-2个位次。 “教数学的老师都会隐约感觉到性别差异,但没人能说明白。” 学生成长在普遍相信“男生比女生更擅长数学”的环境中,而这些没有被纳入考虑的社会因素,反过来可能对学数学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
    教育 2020-11-13 22评论
  • 程念祺|回忆王家范先生对我的培养
    程念祺 | 回忆王家范先生对我的培养
    王家范先生是极具聪明才智的人,对我则是因材施教,从不加以束缚。我从大学开始,追随先生数十年,这就是我从先生那里的“得其所”,是我一生都引以为幸的事。
    阅读 2020-09-05 5评论
  • 01:49
    年味三  柿饼视频
    年味③|柿饼和红薯干
    这世间恐怕再没有比做柿饼的农人更懂得育人之道了:因材施教的分类,必不可少的磨炼,分寸恰当的指导,漫长耐心的陪伴以及安静的反思与成长。除却要在春节丰富孩子的饮食、招待亲朋,这便是父亲做柿饼的大意义了。
    hi,南周 2020-01-27 2评论
  • 多地发布中小学生减负令 作业成焦点 |一周教育热点
    多地发布中小学生减负令 作业成焦点 |一周教育热点
    在现代学校制度下,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成为优质中小学的标志性特征。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事,鼓励他们投身并乐在其中,“减负”便已经发生。所以,越是那些优质学校素质教育做得越好,学生学习越不苦,并不是无稽之谈。
    教育 2019-10-30 12评论
  • 《教育公平如何面向未来》所谓的焦虑背后,都指向社会流动固化。这是一场新的竞赛,最终指向的是确保家庭后代不从现有阶层中滑落。
    教育公平的未来之辩:有教无类还是因材施教?
    这是坚持教育公平的重要理由,毕竟,中国社会目标指向的是共同富裕,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核心信念是一个也不能少。 如果要预测未来的话,中国教育的未来,也许是儒家的智慧的回归: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平衡。
    教育 2019-10-27 5评论
  • 《大学少年班应是因材施教的一种》2018年3月4日,西安,来自13个省的494名同学齐聚兴庆湖畔,竞争西安交大2018年130个少年班入学名额,他们小的12岁,大的15岁。视觉中国
    大学少年班应是因材施教的一种
    40年前由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的“早出人才”的少年班模式,经历了几轮舆论反思后,依然还顽强地存在着。
    南周快评 2018-03-22 4评论
  • 关于南周
    南周品牌
    南周APP
    关于我们
  • 交流与合作
    善择云平台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1经济网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20-87391761
    关注南周微博
  • 南方周末APP下载
    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周知道公众号
    24楼影院公众号
    南瓜学堂公众号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