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游变身导买,这样的旅游团还能走多远?
我觉得参团游是很经济很便捷的旅游模式。你旅行社赚到钱,我游客享受到了好山好水好心情,双方各得其所,多好!但我疑惑的是,旅游行业为什么要朝着相反的方向一路狂奔? -
01:59
旅游搭子踩雷,反套路社交也会被套路?
主打精准陪伴的网络搭子,也有可能埋下了不怀好意的钩子。有人相约自由行,转了定金才发现,“搭子”其实是导游的托辞;有人在旅行途中不辞而别,另一方只能扛下所有违约费用;还有人被失踪的“搭子”骗走了数千元的押金。你是否曾遇到过不靠谱的旅伴?你会在社交平台找旅游搭子吗?来说说吧。 -
玩鼠兔、喂旱獭?鼠疫凶险,别对己对人不负责任
在疫区,有很多提示人们不要去触碰草原啮齿类动物的牌子,但很多游客置若罔闻。很可能他们觉得,这是为了保护动物,而不是保护他们自己。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当然应该严厉地制止这种行为,除了对喂旱獭、抚摸鼠兔的游客进行处罚之外,对主动带游客进行此类行为的导游也不应放过。 -
这位导游爷爷,怎么讲着讲着就演起来了?
-
一名北京导游倒在最热暑期,“我们导游天天这么熬”
北京最热的夏天,正值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个暑假,游客很多。但导游供不应求:一些旅行社没有熬过三年疫情,很多导游随之转行。 北京不同景点中,导游海华觉得走中轴线最疲惫。每当酷暑里重复着3万多步的行军时,他“度日如年”,“恨不得赶紧找个泳池扎进去”。 导游赵一泫自述从未收到过任何高温补贴,也没有高温保障。龚贺的离世引发关注后,有一位导游所在的旅行社开始配发防中暑药品。 -
为港为己投一票:新选制下的香港心情
吃了午饭后,退休导游张凤再次出来拉票,“我没有特别拉大家投某个候选人,就是想让大家站出来。不要躺平,而是为香港未来投一票。” 2021年香港立法会通过了46项政府法案,一举突破往年的纪录。看到立法会从乱到治,梁君彦感到由衷高兴。“以前有人恶意阻碍,例如一个财政预算案,最高的时候需要两百多个小时才可以做完,而我们最近一次只用了十五个小时就可以做完。”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3日《南方周末》) -
井冈山红色培训“洗牌”:中央设“报销目录” 规范党性教育基地
红色培训连续增长,带动了井冈山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其中红色培训的客源占了井冈山外来游客的70%。 “两个人合伙就能办一家‘干部学院’,连街边卖瓷砖的都去注册,只要联系好酒店房间,请个导游就能开班。” 2018年10月,中组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党性教育基地统一实行目录管理,须在目录内选择培训机构,否则不得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内报销。 -
雪乡旅游"明码标价" 网友:从私下宰客变明码标价宰客
又到了去北方看雪的季节。雪乡的风光仿佛童话里的世界,然而就是这样纯净的地方,去年却接连曝出宰客的消息:一碗泡面卖到60元;导游对旅游项目强买强卖;商家坐地起价,预定好的房间说取消就取消,甚至把游客的行李扔出门外……“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雪白心黑”的雪乡,让游客望而却步。 -
考大学还是学手艺,何时能真正让我们自己选?
趁着2018年暑假,我去了澳大利亚游学,经历了十多天的澳洲生活。 当地的华裔导游在介绍澳洲与中国的差别时第一句话便是:在这里无论你从事哪样职业,都不会被人歧视。澳洲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会依据自己的学业能力水平和兴趣来选择将来是考大学还是学一门手艺,家长们更多地是为孩子提供建议,而学校则提供学生所需的场地和设备。 -
导游管理新办法如何医治“强制消费”旧疾?
强制消费是旅游行业的旧疾,一直深受旅游消费者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