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徕卡小镇:从青春文学的乡野,到当代光影乐园
不知道二十岁出头的歌德坐在哪棵菩提树下惆怅过,从而创作出《少年维特的烦恼》,但奥斯卡·巴纳克先生——35毫米相机的奠基人、徕卡相机的发明者,他透过取景器对韦茨拉尔的凝视却明明白白地刻在摄影史的坐标上。 深呼吸一口气,四年后,我再次踏进韦茨拉尔徕卡艺廊——这座摄影人心中的圣殿。经过入口处那颗在无数摄影迷心目中的“朱砂痣”——徕卡的红点标识,门后,就是一片纯净的雪白空间……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药山里的“快乐鸟”
-
“中国梵高”与梵高有多像?大芬村、印象派,同一底层逻辑
当摄影术可以替代画家的时候,画家就开始改变,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正是通过这种变化,画家不再被摄影术威胁,艺术行业也重新定位,继续留在了服务业部门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开始星空摄影,除了照片我还收获了什么?
我希望在面对平淡的日常时,星空下的感动可以持续感染和鼓励我,在面对不了解的新事物时,我能选择勇敢探索,积极准备,并且对未知保有坦然接受的心态。 -
01:57
南周摄影记者2022年度视觉日记
影像能够保存记忆,模糊的一切都会在照片里清晰定格。 -
颜长江:去长江的上游,摄影会见时代
将个体危机置入时代叙事的江流,是再智慧不过的做法,然而因果关系或许更复杂。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投资额2.5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合作项目853个
-
在我心中也有一座“大力神杯”
一位中国摄影记者的第13次世界杯之旅。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慢游中国:一个摄影师的时光之旅
1980年代以来中国巨变中的细节。 -
显影现实,激活记忆 ——顾铮眼中的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
“当前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摄影家与社会对纪实摄影作为文化批判装置意义的认识远远不够。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保问题、消费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关系、以追求现代化为代价出现的贫困问题等都没有在纪实摄影中获得令人印象深刻的严肃回应”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全力去拼的中国女篮,姑娘们“都做到了自己的极致”
时隔28年再次冲击世界杯(世锦赛)冠军,是近年中国女篮国家队历经磨砺淬炼的最佳证明,承载着每一个球员的梦想和无数球迷的激情。 -
“彩色开国大典”是如何被找到的?
汪珉观看样片过程中,对方一位研究员递过来一张光盘,说,“你可能会感兴趣”。 这不是印象中那段仅有几分钟的《开国大典》。光是毛泽东的讲话,在片中就有十多分钟,他完整地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人员组成名单。 由于苏联摄影团队与中方团队的机位不尽相同,这段素材还拍摄到中方摄影师侯波,她是当时城楼上唯一的女摄影师。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
02:15
脑洞大开! 超现实主义摄影师“魔改”广州城市风景
这些照片颠覆了人们对城市的固有印象。 -
当广州塔变成雪糕——超现实主义摄影原来这么会玩
“可以容纳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看法,这是超现实主义独特的魅力。” -
秘境之美:影像中的野生动物保护
这些野生动物影像成为保护区散播出去的信使,传递出鲜为人知的秘境之美,带回世人的关注与向往,连接出一个开放、包容和尊重生命的国度 -
“鬼眼跑街”叶健强:一个老广横跨50年的街头摄影
“艺术还是要有根,根就是真实的东西。”广州就是摄影师叶健强的根。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01:10
在老君山邂逅一场云海
每年7月至9月,是老君山观赏云海的最佳时期,吸引许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
因为TA们,我们不会忘记丨2022南方周末摄影挑战活动获奖名单
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定格每个阅读的美妙时刻。 -
林纾之子林琮的作文
辻听花对林琮的提携很快有了回报。5月上旬,林纾绘成一幅山水单条相赠,辻听花收到后欣然挂起观赏,作诗答谢,后又将画摄影刊出。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26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