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校内被撞倒致死”的小学生母亲坠楼身亡曾受网暴“围攻”
-
武汉教师撞死学生,中小学校园人车分流难在哪
建筑师耿涛认为,中小学校园内彻底禁止机动车通行并不现实。最为理想的方案是在学校内建设地下车库,并单独设置车行出入口,机动车直接开入地下车库中,尽量避免学生与车辆行驶路线产生交叉。 在新建学校中推行上述设计并不困难,但一些中小学校园建成时间早,场地面积较小,只能采用时间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流,“在时间上要求错开”。 -
武汉一小学生校内被碾压致死,官方:涉事教师刑拘,校长免职
-
武汉遇见广深——一支党政代表团的粤港澳大湾区之旅
这次(招商)聚焦专精特新,目标很精准,可以看得出(武汉市委市政府)对中小型企业或“隐形冠军”的增长潜力非常看好。 在产业结构上,湖北和广东有很强的产业“互补性”。 武汉市政府提供的“中试”平台,恰恰处在汪博伦构想的“冒险”和“生产”之间。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
被承重墙砸倒的生活:“写一本书,就叫《坑》”
在裁判文书网中检索近5年案件,共搜集文书723篇,通过梳理发现,相关案件216起,涉及4起伤亡事故。再往前,能查到的最早的官司出现在2009年。 王宝德维权过程中考了一个建筑工程监理员证书。现在想来,整个装修流程都不合规:自己作为业主,没有提供户型图;物业没有尽巡查义务;装修公司更没有设计与施工资质。 承接“承重墙拆除”业务也是司空见惯。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广告比比皆是。南方周末记者随机联系了北京、武汉、南京三家建筑工程公司,其均称可以接承重墙拆除业务。 35户业主合力拧成一股绳,结果一拳打在棉花上:肇事业主赔不起,楼房拆不掉,他们各自拿了几万元赔偿金,搬回了那栋鉴定为“不能住人”的D级危楼。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
武汉职工医保改革追踪:“优化方案”悄然落地
“通过口口相传,感觉广大市民差不多都知道了(优化方案)。”武汉市一家医疗机构的医保业务负责人证实,他们是在4月中上旬收到的新方案。 武汉市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南方周末记者,“现在去医院就是按照优化后方案实施”,在此之前发生的多付部分,“如起付线这种,6月份会开始退的,退到个人账户去”。 -
紫竹健康中国行走进武汉 关爱职场体验“健康势能”
-
不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代购氯巴占”案一审宣判
判决重申了最高法院《武汉纪要》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认定规则,即麻精药品具有双重属性,应当结合流向、用途来判断。 在本案第一次开庭之后,国家就出台了相关药品的临时进口工作方案,加快了仿制药的审批,唤起了社会的关注并迅速解决了罕见癫痫脑病患者的用药问题。“个案推动了制度变革。” -
困在手机里的乡村留守儿童
武汉大学副教授夏柱智课题组的调研显示,农村青少年群体是手机成瘾问题的重灾区,尤其对留守儿童而言,已经到了濒临失控的地步。 《南方人物周刊》与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城市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控更严格,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更轻。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狭窄通道上,短视频、手游为留守儿童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现实里的道路变得更黯淡。一位从业43年的乡村教师感叹,“手机毁了一代农村的孩子。”与此同时,他也困惑,手机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智能产品之一,对封闭的缺乏引导的乡村孩子而言,究竟该如何与之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