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不结婚、生不生子?我对Z世代大学生的课堂小调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婚姻”“为人父母”视为人生的非必要条件,以“成家”为主要标准的“三十而立”渐行渐远,“自己养活自己,过得好,就行”,是不少学生的真实想法。面对子女不想结婚或生孩子的现实,一些家长开始是气愤、恼火,但此后慢慢以“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主张,管不了了,也不想管了”进行自慰,最后选择被迫接受或默许。 -
5·20多省新人领证数暴跌:生育成本过高是根本原因吗?丨快评
生育决策不等式是生育收益>生育成本,单看成本端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收益端与成本端对比才有意义。生育收益有金钱收益与非金钱收益。在社会化养老之下,金钱收益趋于消失,如今还有几个人考虑养儿防老?非金钱收益的有无、大小则取决于价值观。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子,就在于他们的价值观变了,消解了生育的非金钱收益。 -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生育登记应全国统一取消结婚限制
谢文敏发现,一些不愿依附任何一段婚姻的女性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难享受与已婚女性同样的福利。“这个群体不一定普遍存在,但她们的需求也不能被忽视。” 非婚生育可能会对社会伦理、公序良俗等造成挑战:非婚生子女要怎样在一个“没有爸爸”的家庭中健康成长?但面对争议,谢文敏认为不能因噎废食。 -
试管婴儿非亲生没法“豁达”:当初到底放错了几个胚胎应查清丨快评
既然当事人的胚胎已经证明是“放错了”,那么显然被放错的胚胎至少还有另一个(如果是互换放错的话),甚至不无“连环放错”的可能。那么,陈冬的亲生子女又在哪里?陈冬目前所抚养的子女亲生父母又是谁?这是自然而然的问题。 -
阿婆与铁门丨记者过年
他们在这里生活多年,结婚生子,又有了孙子,成为这一小块土地过往故事的见证者。如今,附近天翻地覆,子孙早已搬走,只剩自己不再轻巧的心智和不愿挪走的身体 -
一个长三角小城的引才经:免费食宿加补贴招五千实习生
“缺人,特别是研发岗的技术人员。”南浔区数家企业的人力都向南方周末记者表达了目前招聘的困境。 00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都还算过得去,不着急赚钱养家,家长们也不舍得让孩子吃苦。王丛民观察到,“慢就业”“懒就业”的现象也愈发明显。 一位大二学生解释自己来实习的初衷,工科生本科阶段少有锻炼机会,而自己暑期回山东老家也没什么事,刚好看到南浔项目,就打算来体验一个月。 -
涉贪犯罪新特征: 不顾后果大肆挥霍与“幼态延续”
现在,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结婚生子的年龄不断延后,“幼态延续”效应泛化与显著,加之消费主义、物质诱惑与同龄人之间的压力又会导致欲望与能力/收入不匹配,都可能助长了这样的新贪腐现象。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28日《南方周末》) -
年轻人还愿意结婚生娃吗?万名大学生这样回答
按照重要性排序,大学生择偶更看重:年龄、房产、教育水平、外貌、是否为独生子女、职业。“具体而言,男性对配偶外貌的排序稍高于女性,女性对于房产和教育的排序稍高于男性。” 大学生的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85个,而平均意愿子女数下降到了1.36个。研究者认为,这两个数字间的差值,代表着大学生对生育阻碍的一种感知。 “生一个孩子奖多少钱,其实大学生没有那么在乎。”在对婚育的考量上,男性强烈需求是降婚育成本,女性强烈要求保障就业和工作支持。 -
为让男友回头转账四百多次给骗子:与异性交往也需要学习与脱敏
找对象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事务,有时还会“小到尘埃里”。可这事牵连着宏大的社会叙事。如何早早有异性之间的正常的、大大方方的交往,让人们免于被“婚恋陷阱”俘获的恐惧?许多家长老是怕自己的孩子早恋,但孩子一旦大学毕业,又希望早早结婚生子。问题是,与异性交往也是需要学习与脱敏的,这样才能收获平常心,免于各种不得体、焦虑与妄想执著。 -
为高级感、尊贵感花钱住月子中心?这只是成本收益的优选
奶奶和外婆都为孩子好,但哪个是“真”的好,月子中心是较好的缓冲区和协调场所。独生子女婚后所内含的三个家庭的育儿矛盾是近年来月子期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点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