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加入会员
  • APP下载
  • 登录
  • 丁安华: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带来哪些警示?|首席访谈①
    丁安华: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带来哪些警示?丨首席访谈①
    硅谷银行事件,并非孤例。即便没有偶然因素,即便硅谷银行管理层没有失误,即便高盛的融资服务没有“失手”,倒挂的收益率曲线仍然会给银行业带来持续的冲击和难以承受的利率风险。从目前美联储的应对策略看,就是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让受影响的银行把已经出现浮亏的国债抵押给美联储换取流动性支持,以避免银行被迫在公开市场抛售所造成的可怕后果。 当前对美国的中小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活下来,活下来情况就会有所改变,毕竟收益率曲线倒挂不可能无限延续下去,而流动性危机本身就是一个活下来的问题。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丁安华表示,前海和横琴的“金融30条”支持政策意义重大,其中一些金融改革条款如能落地,将对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开放格局带来重要的变革。
    新金融 17小时前
  • 专题
    硅谷银行
    关注丨硅谷银行破产风波
    热点 03-19
  • 美联储加息压垮病骆驼:硅谷银行玩身份政治到何种地步?
    SVB在其监管文件中自称定期进行市场风险分析和利率风险对冲活动。然而,截至2022年底,SVB仅报告了5.5亿美元的利率衍生品名义价值作为利率对冲。 美联储加息的“稻草”能压垮骆驼的前提,说明那本就是头病骆驼,长期运营模式困境已积重难返。而那位“LGBTQ风评主管”仅仅是大量潜在问题中,较早浮出水面的一个气泡而已。
    自由谈 03-19 6评论
  • 处置硅谷银行,美联储历史上首次为储户全额兑付
    处置硅谷银行,美联储历史上首次为储户全额兑付
    此次开了由美联储全额兜底存款的先河。之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储户的赔损上限仅为25万美元,救助方案实施后,所有储户都能全额拿到存款。 “这次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反应很快,而且精准打击了应该打击的人,不排除管理层和股东被净身出户的可能。”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说,“现在不是道德风险说教或者叫人们吸取经验的时候,我们经济的压力和挑战已经够多了。”
    政经 03-18 2评论
  • 瑞信会不会成为欧洲版“硅谷银行”?
    瑞信会不会成为欧洲版“硅谷银行”?
    “在2022年之前,瑞信是那种很少有人认为会出问题的老牌金融机构。”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因为雷曼一家机构,当时的银行普遍持有有毒资产。 瑞信已得到救助,意味着引发系统性问题的风险大大降低。
    财经 03-17 3评论
  • 00:50
    美联储公布应对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新计划
    美国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10日遭金融监管部门关闭,引发市场动荡。
    推荐 03-14
  • 硅谷银行破产,美联储是祸根而不是“救世主”
    2022年,美联储连续加息7次。今年2月,美联储再次加息,现在的利率已经到了4.5%-4.75%。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导致市面上流通的债券现值下跌(这样内在收益率就会上升)。虽然如此,只要不提前出售债券也不会引起实际亏损。但是美联储的加息还有另外一个后果,那就是人们都计划把钱取出来,去追求另外更高收益率的产品。同时,加息也导致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很多公司也不得不从硅谷银行取钱来维持运营。
    自由谈 03-14 7评论
  • 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光速”倒闭,“雷曼时刻”再现?
    更令人惊愕的是,硅谷银行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在此前(Greg Becker)出售了价值360万美元的SVB的股票。而硅谷银行CAO Joseph Gentile职业生涯始于安然事件肇事者安达信,上一份工作则是雷曼CFO。 SVB的存款在过去一段时间甚至翻了两番,但定期存款比例仅为4%;SVB的存款规模远远大于贷款,且以较高价格投资了主要包括久期较长的抵押贷款债券(MBS)和国债。 硅谷银行倒闭危机,首当其冲的便是美国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新金融 03-12 6评论
  •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 市场担忧危机蔓延
    天下 03-12 1评论
  • 万亿硅谷银行,突遭流动性风波
    财经 03-11 2评论
  • 10 在任何国家,商业银行通过持股来获得收益都是风险很大的事
    浦发硅谷银行行长蒋德:在任何国家,商业银行通过持股来获得收益都是风险很大的事
    中美两国都不允许商业银行直接持股,但目前中国推出了试点,美国还没有。
    财经 2018-01-25 2评论
  • 硅谷精神之父凯文·凯利、全球“互联网+”领军人物
    推荐 2015-06-25
  • 18“天使”银行来了1
    “天使”银行来了
    在“势利”的银行家眼里,高风险的科技企业价值几何?在美国,硅谷银行开创出针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模式;如今,这种被企业称为“天使”的银行服务,在中国登场了。但他们都面对着估值、盈利以及如何控制风险的重重挑战。
    推荐 2012-11-01 3评论
  • 关于南周
    南周品牌
    南周APP
    关于我们
  • 交流与合作
    善择云平台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1经济网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20-87391761
    关注南周微博
  • 南方周末APP下载
    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周知道公众号
    24楼影院公众号
    南瓜学堂公众号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