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加入会员
  • APP下载
  • 登录
  • 09 “炒碳”是不是门好生意?1.jpg
    碳排放催生新型投资:“炒碳”是不是门好生意?
    当唐星把炒碳分享给一起炒股的朋友时,他们大部分都持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人误以为他要去做煤炭生意。 据现行碳交易相关规定,投资者从公开渠道可以获得纳入当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企业名单,但配额的需求总量、供给总量和参与方的历史行为都很难获悉。 “(减排)对企业来说是成本的增加。”在金飞看来,如果不是被强制性列入控排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意愿参与碳市场。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12日《南方周末》)
    政经 05-13 2评论
  • 14 蛰伏十余年终“上岸”,谁在计算碳中和.jpg
    蛰伏十余年终“上岸”,谁在计算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稍微有一些碳背景的应届生,薪水比两年前翻了一倍。为了留住老员工,必须要涨薪,因为猎头开出的待遇可是两倍甚至三倍。 碳排放管理员身兼数职,核算和核查业务类似会计、审计;咨询工作像为企业碳排放情况开处方的医生;交易工作又像金融市场的交易员。 “碳核算标准的边界比较模糊,同一个行业会有很多的核算规则并行。碳排放企业就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规则,实现对数据的操控。”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28日《南方周末》)
    千篇一绿 04-29 2评论
  • “碳”路可持续丨欣旺达梁锐:应逐步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欣旺达在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市场攻城掠地之时,也加速自身减碳进程。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指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企业需要建立综合竞争力,关注质量、安全、技术、成本等要素之外,还要提升可持续经营能力。
    社会责任 04-24
  • 建设企业碳会计制度,防范碳信息造假
    碳信息造假严重扰乱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公平有效。构建计量、披露、审核三位一体的碳会计制度,是防范碳信息造假、维护碳交易市场规范运行的必要措施。
    社会责任 04-12
  • 《真菌固碳能力超乎想象》由于农业、森林砍伐和城市化,许多土壤真菌面临风险。人类活动和污染正在导致森林失去这些真菌碳卫士,而这些真菌的消失可能正在加速气候变化。
    真菌固碳能力超乎想象
    土壤真菌能够利用从木质素中捕获的碳作为碳源,将碳封存在地球上,这会对减少全球碳排放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7日《南方周末》)
    科学 03-23 2评论
  • 碳市场再爆弄虚作假案:碳排放数据如何动手脚?
    碳市场再爆弄虚作假案:碳排放数据如何动手脚?
    碳咨询机构稍微改动一个数据,企业可能多出几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配额,获利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这也是碳咨询机构敢在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中承诺“在分配方案和核算方法不变的情况下,为电厂碳排放配额扭亏为盈,实现配额富裕”的原因。 “(做核查业务)我们其实是亏本的。”核查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位,责任大、代价大。“按目前的逻辑,公司没有办法再继续开展碳核查业务。现在碳核查业务都是一些小公司在干,因为成本低。” MRV(测量、报告、核查)机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基石,从源头阻断控排企业和第三方核查公司的数据造假行为,亟需改革MRV机制。
    千篇一绿 03-16 2评论
  • 生产冰墩墩的碳排放也被纳入,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碳中和?
    生产冰墩墩的碳排放也被纳入,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虽然不是第一届提出碳中和的奥运会,但确是碳中和“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最全面、时间尺度最长、透明程度最高。 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许商品有织物、纸质、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每一项都是独立的排放源;甚至观赛发放的小旗帜,也分为国旗和会旗两项排放源,“这是因为它们的尺寸和使用场景不同” 。 从此前大型比赛的经验看,观众一直是最大的排放源。其中出行占了大头,尤其国际航空器的排放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引导观众尽量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因为人类活动才是最大的排放源” 。
    千篇一绿 02-16 4评论
  • 14 全国碳市场未履约第一案背后1.jpg
    面对“送分题”,咋还交白卷?全国碳市场未履约第一案背后
    苏州共有48家重点排放单位,目前检查只发现这一家企业没有按期足额清缴配额。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按履约量计,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履约完成率为99.5%,但按企业个数统计的履约完成率未公布。 “许多小型企业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履约周期,没有把它当回事,在年底碳价达到六十多元的高点时‘临时抱佛脚’,多付出了许多成本。”在履约截止前的最后几天,许多中间商在朋友圈和各种微信群发布交易信息,协助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并从中抽取佣金。 目前全国碳市场采用的是强度控制的方法,并没有采取总量控制机制。如果缺少了这个总的“帽子”(Cap),企业获得的配额只与自己的排放绩效相关,没有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直接关联。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13日《南方周末》)
    千篇一绿 01-15 2评论
  • 蒋南青:推动个人减排数据标准化
    消费端减排潜力巨大,但面临的困难也十分突出,排放源众多且分散、排放数据难量化、减排政策难触达。要真正释放消费端的减排潜力,首先需要解决个人减排数据标准化问题,为以后的碳普惠市场的建立奠定基础。
    社会责任 2021-12-21
  • 智库观察丨有序达峰促进整体碳中和
    对“双碳”工作的误解突出表现在,认为“率先达峰”是“高位达峰”,认为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齐步走”。实际上,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布局存在差异,因此实现碳排放达峰,各地区必然会有先有后。
    社会责任 2021-11-29
  • 关于南周
    南周品牌
    南周APP
    关于我们
  • 交流与合作
    善择云平台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1经济网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20-87391761
    关注南周微博
  • 南方周末APP下载
    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周知道公众号
    24楼影院公众号
    南瓜学堂公众号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