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短好会玩,难怪这些新知科普破圈了
-
直播带货被“叫停”,网红医生何去何从
带货医生的主体来自二三线城市,大多在儿科、皮肤科、急诊科等“范畴很宽”的科室工作。“真正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生,一般都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做直播带货。” “目前形势并不明朗,还要看未来政策具体怎样执行。”有头部网红医生已从医院离职,专门从事直播带货;也有专注打造网红医生的MCN机构正被“釜底抽薪”,探求新的商业模式。 医生在短视频平台上,除向门诊导流外,还有知识付费、付费咨询(在线问诊)和直播打赏等商业化形式。但医生直播的“红线”在哪里,如果在科普过程中涉及产品推荐怎么办,如果用户或患者要求医生推荐产品时如何应对,不少医生困惑不已。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16日《南方周末》) -
小学生线上“授课”:沉迷知识,热爱分享
顶着网友们的质疑,8岁的周弋岚继续做视频,后续还发表了密码学科普以及编程语言C++的系列,到如今已有25万多粉丝,有大学生表示自己看他的视频“补基础知识”,连苹果公司CEO库克也注意到了周弋岚,不但在微博中祝他生日快乐,还在采访中提到了他。 -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打卡指南
-
科普基地哪家强?
-
《科普法》实施20年,要交卷了!
科创要闻2022年第十四期(政策+区域篇) (本期要闻特约推荐人:金琳,陈玉欣,张琨) -
全民公益品牌观察:向你的公益“股东人”科普
公益“股东人”大会的平台支持方希望借鉴股东制度这样的现代管理文明,让捐赠者发挥 “主人翁”精神, 履行对项目的关注和推动义务, 深度参与到公益项目中来, 从而帮助机构更常态、立体、有效地呈现项目的执行进度和透明度。 -
三位代表委员辩网络直播监管:乱象祸起于打赏?
全国人大代表李君:“无利不起早,关闭平台打赏功能,能有效杜绝主播为获取灰色收益而进行的恶俗、低俗等博眼球和擦边球的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强制设置打赏冷静期,打赏者三天内可以无理由撤回打赏,打赏金额与频次上限设置权归于监管部门。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应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在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开展科普,提升优质知识传播者在网的绝对数量。 -
2021,刘钝推荐的六本科普好书
-
元宇宙创新实验室背后:科幻如何影响社会?
“科幻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传播给大众,是一个科普的载体,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