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9所知名高中成立“C9共同体”,是好事吗丨来说说看
来这里,亮出你的观点,马上送你上热评! -
“非第一孩”中考加十分:十五年后你的孩子能上好高中吗?丨快评
实施细则条件一规定,2023年元月30日之后出生的非第一孩才能享受加十分,这意味着,存量的二孩、三孩家庭基本上享受不到。现在刚刚出生的非第一孩,十五年后中考,那时TA才能享受这一政策。也就是说,加十分的政策维持不变,十五年后才会对高中学位分配产生真实影响。 -
以色列青年背着枪支逛街吃饭:武德充沛、全民皆兵为哪般?
在以色列,不要惹那些穿便装、倒背枪的年轻人,他们很多不是正规军士兵,而是民兵、预备役或高中军训生。与那些正在青春期、体内激素过盛、头脑尚未成熟、情绪易激动而失控的毛头小子、姑娘发生冲突,大概率是你吃亏。如果去那边旅游,想与人家合影,要征得对方同意,不要在背枪者面前掏出手机就拍。 -
佩戴“假器官”的人:在身上填补树脂,也填补信心
同学异样的眼光还是会让陈乐难过。哪怕到了高中,别人有时还会远远地看着她,然后偷笑,讲一些小话。 虽然不能恢复原本的功能,但经过这些“魔术师”们的手艺,嵌入的“假器官”与寻求填补者本身的肤色、褶皱、毛细血管等细节几乎融为一体。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
“一觉醒来,母校消失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学关并潮丨快评
2016年因“二胎政策”反弹的全年出生人口是1786万,但这个数字很快就逐年回落,短短6年以后就已在2022年接近“腰斩”,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小学新入学规模将缩减。 6年以后的初中、9年后的高中,12年之后的大学如果沿袭现有规模的话,恐将迎来几百万的招生缺口,不得不面临生源“存量竞争”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
春节鄂东F村社会学群描:代际冲突背后是现代化对乡村的冲击
一些孩子在读书方面能力有限,不喜读书,但依然被父母要求上高中、考大学,在家长的眼里,这几乎是农村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通道。殊不知,这条路实则违背了这部分孩子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这样的境况,无疑对提高乡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乡村职业培训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平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迫切要求。 年轻人不应只顾赚钱,回家就做甩手掌柜,而应该主动学习各种家乡习俗,深谙诸家事的操办过程与套路,逐步从老人那里承接起当家作主的话事权,这是家庭责任与义务传承的过程。 -
农民工考证12年:我相信“把书读进去”丨我信
12年里,张淑宝拿到了6本本专科学历证和毕业证,两本高中教师资格证,1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书,1本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和1本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证书。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29日《南方周末》) -
性骚扰、举报、刑拘,号称全国第一的艺考机构发生了什么?
在“开化课”上,杜英哲会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第一次性经历,还会放映大尺度的涉性电影。散文课上有一个环节叫“揭伤疤”,要求学生当众分享自己经历过最痛苦的事。“当时还在高中,都以为这个对考学有帮助,学生在老师或同学那儿没有隐私可言。” 在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中,大部分人背负着一定要考上好大学的信念,即使遭遇了不愉快,也选择了压抑,或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都是一些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来到影路就像来到一个赤裸裸的名利场,所谓的控制从第一时间就开始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利益、权力和欲望的交织。”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 -
韩国高考落幕,为何三分之一的应试者是复读生
在她就读的釜山开城高中,学校只为全校排名前10%的学生提供自习阅览室。“如果被挤出前10%,就会被赶出阅览室。那可太丢人了!” 不过教育注定是一道“窄门”。在经合组织的统计中,历年参加韩国高考的数十万人中,平均只有2%的人能进入SKY大学。 -
“民办高中教育第一股”将退市,规范招生模式或是主因丨议教
为何业绩不错,却要被退市?是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还是存在潜在的政策风险? 众所周知,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引人注目的是衡水模式,而衡水模式的前途,取决于高中招生规定。 有高中抢生源,也就有地方高中打生源保卫战。而在超级高中的招生攻势下,很多县中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
美国一高中发生枪击事件,多人死伤
-
办学四年,西湖大学首招本科生
任磊和他的59位同学是西湖大学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在这之前,学校仅培养博士研究生。 首届本科生招生面向浙江省内高二、高三学生,要求高三学生的各科学业水平考试至少要有8门课考评为A,其中物理、化学必须为A。 张鑫希望能把学生从内卷中拔出来,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成绩问题,“希望学生们不要把大学当作一个大高中去读,一直在解题”。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06日《南方周末》) -
姚洋:共同富裕的根本是教育资源均等化
现在,我们要尽量实现帕累托改进、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下来。国家和社会应该做的,是为每个人提供充分的条件。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收入能力都提高了,共同富裕就实现了。 我个人的建议,首先要延长我们的义务教育时间,把义务教育从初中教育变成高中教育,实行小学和中学各五年的十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这样的好处是资源分配的均等化,所有孩子都应该接受这样的机会。 我们搞共同富裕不是要均贫富,而是均无贫,投资每个人的教育,每个人的能力,跟我们中国人所秉持的道德观念是可以合拍的。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
读不完的金克木
“我不是专家,也许可称杂家,是摆地摊子的,零卖一点杂货。我什么都想学,什么也没学好,谈不上专。学者是指学成功了一门学问的人,我也不是。说我是教员也许还可以。因为我从乡间小学教到初中、高中、大学,除了当过图书馆员和报馆编辑以外就是当教员”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上大学重要吗?三名典型自闭症孩子的升学轨迹
“核心的一点是,他一直在持之以恒地输入,每天有各式各样的人和他互动。” 一名被诊断为典型自闭症的孩子让贺荟中印象深刻。孩子早期智商只有六十多,团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干预,在他们长期的支持和服务下,上了普通高中,智商也提升到了116。 “读大学是想让他们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体验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卢莹毕业于中山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她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虽然不知道学了些什么,但那些快乐的日子闪闪发光”。 -
纯粹的哀伤——读川端康成的《雪国》|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耿佳灵 学校:南京市第一中学 -
仲夏的离别——读《云边有个小卖部》有感|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金雨婷 学校: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
天命,爱与现在的意义——读《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有感|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金语彤 学校:绍兴市第一中学 -
生命灿放如花,莫负了这盛夏——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高中组三等奖
作者:练洢彤 学校:鹤山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