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绿电交易动力
绿电交易量快速增长之下,不同市场主体参与绿电交易的内生动力仍然较弱。目前,绿电交易以大型企业和外贸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仍是绿电交易的“旁观者”。 如果绿电能抵扣CCER,无疑将大大增强企业购买绿电的动力,但“电碳联动”,看起来水到渠成,实则难点多多。首先需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属性到底是什么,还需解决重复计算的问题。 为最大化不同省份间绿电交易价值,电力市场相关机制或将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相较于未提升区域省份协调的情景,建成全国市场可减少6%-12%的运营成本,并减少2%-10%的二氧化碳排放。 -
感冒发烧了,到底感染了啥?
2023年12月2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根据监测,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都有相应的成熟治疗手段。 这些已知的病原体,它们是谁?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有啥区别? -
厦门警方通报2名老师涉嫌性侵大四女生
-
数据安全榜:谁在尽心倾力守护您的金融隐私?
银行数据安全榜评价体系中,成效指标独占30%权重,是单一权重最大的指标维度,且是唯一的定性指标,以充分体现以成果为导向的数据安全榜测评逻辑。对于2023年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和较大IT系统故障等事故的商业银行,我们通过减分对相关商业银行进行警示。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发现,排名靠后的寿险机构虽然尚未出现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但在内部治理和外部审查方面短板明显。如,4家被测评机构没有设置独立数据安全部门,2家机构没有开展年度信息安全审计,3家机构的App被指存在侵犯用户隐私问题,等等。 -
告别“三元时代”,饮料集体提价:“都有经营数据压力”
糖价和包装瓶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本次饮料涨价的原因,“是整个产业链传导的结果”。有饮料企业甚至表示,成本上升“已经达到了我司可承受的极限”。 “如果头部企业不涨价的话,基本上其他企业更难涨价,或者干脆不敢涨价。”历次饮料涨价显示,通常是原材料成本上涨1-2个季度后出现涨价,由龙头公司率先提价,其余竞品在3-6个月左右跟进。 软饮料消费者以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为主,这个群体总体对价格不敏感。“这些单价高一两块钱,甚至两三块钱以上的产品,年轻人其实照买不误,从理论上讲,市场有提价空间,这是最重要的。” -
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补漏
2023年2月,水利部发布会通报,通过近五年治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扭转,超额完成了《行动方案》的近期目标。 重压之下,仍有人铤而走险,审计报告通报,有地区存在无证取水问题。南方周末记者以想打井咨询沧州地区及周边十余家打井队,一位廊坊的打井工人自称,在廊坊给一些没有采水证的化工厂打过井。另一位天津的打井工人也表示,自己给客户打井,并不会要求对方出示取水许可。 部分农村依然依赖地下水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可供置换的地表水水源成本过高。“按照目前的成本测算,南水北调水源到达河北平原中东部灌溉地块的成本高达每立方米5-6元,用水成本不可能承受,除非政府提供高额水源置换补贴。” -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这次真的来了丨科创要闻
绿叶制药新药——每周给药两次的利斯的明透皮贴剂(2次/W),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