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V控诉综艺节目装修“翻车”:普通人装修要踩多少坑?丨快评
这场装修“翻车”的李杰灵,本身是大V,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很强的影响力,他有与装修方和节目组讨价还价的资本。 -
网络实名制,在争论中从“幕后”走向“前台”
从各大平台已发布的公告信息不难发现,头部自媒体前台实名制已成必然。“这次没有标准的、明确的执行文件,各个平台只能基于各自的平台属性和既往的审核重点,摸索推行。” 王四新解释,由于大V往往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且不乏背景复杂、目的多样的,“前台实名制有利于这些大V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风险意识、规范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 “前台展示什么样的个人信息,区别还是很大的。”朱巍举例,比如一个医生大V,披露其是某科医生,可能会比披露所在单位和职务信息更能减少网暴的发生。 有关实名制的担忧中,一个议题贯穿始终:网络实名制会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相关部门也在强化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
微博调整认证标准:1000铁粉指标让不少大V露馅,能导向输出优质内容吗?丨快评
社交平台如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每个规则的调整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引发了不少争议。微博此次调整,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又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观察。 -
听障女孩手制卫生巾遭霸凌:“何不食肉糜”的心态令人无语丨快评
讽刺的是,在一度登上热搜的“高铁上卖卫生巾”话题中,一批人发小作文扣大帽子,将一个纯粹的商业问题变成“不卖甚至不免费提供卫生巾就是侵犯女性权益”的“站队问题”;如今真正遇到“确实买不起,只能用别针固定散装卫生巾”的情况,这批大V又无视这一事实,反而霸凌真正的弱者,可见其虚伪已到了“不谈事实,只问站队”的地步。 -
抢购药品如何成为“流行病”
一个抢购热潮的出现十分迅速。纳入统计的事件,达峰只在1-2天内完成,从一个较低的值迅速成倍增长,达到舆情的顶峰。 抢购潮中,微博信息“功不可没”。家用医疗器械、新冠特效药、退热镇痛类药物这三者微博信息占比达30%以上,其中新冠特效药信息微博占34.74%。 随着抢购事件出现得越来越多,人们持厌恶情绪的占比也在逐渐上升。在奥司他韦抢购相关信息中,有7.22%的内容持厌恶情绪、4.91%的内容持愤怒情绪,恐惧和愤怒情绪背后,可能与“错失恐惧症”有关。 抢购如“潮水”,潮起潮落,瞬息变化。纳入统计的事件,抢购舆情从波峰滑落到波谷平均需5.6天,一种呈“倒V”字型,一种呈“波浪式”。 -
V280重新定义直升机?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迟到的视频号,如何成为腾讯“全场的希望”?
老罗、刘畊宏、董宇辉走红背后,都有抖音官方强力介入的痕迹。反观视频号,几乎没有大V。 微信没有给视频号的内容花过一分钱,但却为它打开了所有可以打开的流量大门。 7月,视频号上线了原生信息流广告,吹响了商业化的号角。即将收取技术服务费的视频号小店,会是其商业化的另一节点。 -
互怼对骂的商机:微博为何成了养蛊场?
普通人被骂、被很多人骂,应该不会开心吧?但在网络上,某些大V发表极端观点被骂、被很多人骂,却是开心得很,因为越多人骂,意味着看到的人越多、传播越广,意味着越多的人点到附在后面的广告,自己也就越挣钱,意味着自己的知名度也就越高。这就是社交媒体成为养蛊场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