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入地”,中国科研边界拓宽一万米 丨科创要闻
从C919首次完成商业飞行到神舟十六成功发射,从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到挖掘我国第一口万米深井,中国的科研足迹“上天入地”,在物理空间上不断拓宽边界。到了2030年,中国的航天员还将登上月球,这一步,是38万公里。 -
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
潘基文“非常生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没跟上承诺”
“按照预期,2020年到2030年间每年将化石燃料的生产减少6%,但是现在这个数据只有2%。” 按照现有的政策,我们可能会看到在世纪末,全球温度会上升28摄氏度,“要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人类有可能面临着灭亡”。 -
联合国计划斥巨资,向全人类提供气候预警丨COP27日志
沙姆沙伊赫适应议程是第一个集结国家和非国家行动者的综合性全球计划,概述了30项适应成果,主要包括粮食和农业、水与自然、沿海和海洋、人类住区和基础设施,以及规划和融资五个方面的解决方案,以解决适应差距并在2030年之前实现一个有弹性的世界。 古特雷斯倡议,在2023年至2027年期间投资31亿美元,相当于向地球上的每个人提供每年50美分的费用,用于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灾害监测和预警服务、提高国家和社区响应能力以及早期预警的传播。 -
“碳”路可持续丨雀巢方军涛:八大行动助力雀巢实现净零排放
按照规划,雀巢将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量减半,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雀巢确定了八大关键行动。 -
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 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
重构向上向实向善履责路径——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2021)解读
2021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遭受挑战的一年。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影响;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生态破坏、失业和贫困等全球性问题的威胁不断加剧,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工商业组织已经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CEO调研报告》显示,51%的全球受访者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未来两到三年的最大挑战;在中国,52%的受访CEO持同样观点。 逆境之下如何突围,考验着企业的战略眼光和能力,也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即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该如何看待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2019年8月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商业圆桌会议”上联合签署《公司宗旨宣言书》,提出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到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在全球渐成主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来越具有战略性,越来越关注实质性。 2021年,推动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顶层架构更加完善: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增加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当在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义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司职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国家鼓励公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旨在更好推动中央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在中国,履行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