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忙宫斗,AI大模型和应用忙上新丨科创要闻
大模型这场算力、数据、模型的“内卷”属于企业,对于用户来说,大模型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场景更为重要。 -
你好,两眼炯炯有神的外星生物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男子有偿代骂被拘:AI正推动新业态进化,购买服务者是否担责?丨快评
你以为现实生活某个人骂了你,其实只是第三方购买了AI骂人服务,只是提取与使用了真人的音色与语音特征,你可能错误地与该真人产生实际的冲突,而这一切是某个第三方操纵的结果。这造成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视频换头术”是同构的。 -
特朗普用自己的音色讲普通话:AI正在取代配音、口译与英语老师
现在的AI配音,能做到(在算法端)智能翻译、避免无厘头的低级错误;(在音频端)模拟对象音色、声线,赋予其口语表达性格特征;(在视频端)修正口型。 结果是:霉霉、特朗普竟然用非常标准的中文说话了,而蔡明的小品则用英语表演。而且音色非常像他们本人所发出的,甚至特朗普所说的国语还可被设定为稍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不仅声音可以假乱真,在视频方面,他们的口型被修得与所说语言高度吻合,要非常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在很少环节有视频修改的痕迹。以现在AI发展速度估计,或许一年以后,这点微弱的修改痕迹也难以被发现了。 -
科幻作家糖匪:被AI替代的人如何生活?
当技术革新的浪潮一个个打来,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关注潮头的方向,惊羡于弄潮儿的身姿。至于那些被时代抛下的人,他们的人生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凯文·凯利:乐观正成为当下的稀缺品
“人们希望AI能比普通人更好,但我们并不清楚‘比我们更好’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是什么,我们甚至连‘我们’是谁都定义不清。要让AI变得比‘我们’更好是个巨大的工程,但我们必须有答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AI生成书籍泛滥:谁在制造“假书”?
“人们一直告诉我他们买了我的新书,上面有我的名字,但我从未写过。” -
数字人“入职”企业,主打“不知疲倦”
客户以B端为主,尤其集中在文旅、教育、政务展馆领域,偶尔有预算较高的C端客户。 相较于传统特效,数字人演员能降低80%的制作成本,主要节约原画设定和IP资产打造的成本。 不知疲倦的数字人击中直播行业从业者的痛点,商家渴望用AI主播来打造一个“日不落”直播间。 -
停更、逃离、迷茫:原创画师与AI绘画的抗争
没有规则,没有相关法律约束,虚拟与现实就会产生冲突。AI浪潮滚滚向前,众生皆被裹挟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