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帮我写一段”:“表达外包”后,我不会说话了
语言不再是思考的过程,而成了生成的指令。我们只需在对话框里抛出关键词,就能换来一整段完整的表达,再从中挑选出看起来“最不像AI写的”那几句。 -
AI,让智能终端更加“拟人”
回看过去六十余年,会发现技术与人类的交互愈发密切。 -
连信科技,想要成为中国的Palantir
“我们并不能做到像上帝一样百分百准确,但会提示、发出警告。” -
好莱坞大厂破大防了?正式向生成式AI开炮
-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基瓦·奥尔古德:189家“灯塔工厂”,中国包揽逾四成
“灯塔工厂”证明了不同行业和地区都能实现转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路径。 中国在“灯塔工厂”数量上的领先地位,体现了其依托政策支持对数字化转型与工业创新的坚定投入,以及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优势。 生成式AI要在“灯塔工厂”发挥真正效用,关键在于确保负责任、包容性的落地应用——双管齐下推进员工技能升级与数据安全防护。 -
从内生到外化,联想集团如何以ESG+AI拓展增长新空间|2025年度CSR观察案例②
当全球科技制造业在“碳中和”与“数字化”的双重压力下寻找出路时,联想集团则在多年沉淀的基础上探索了一条从自我革新到产业赋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将绿色基因植入技术研发、生产运营与生态协作,联想不仅实现自身价值链的深度脱碳,更以技术外溢带动价值链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维度实现低碳转型,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外化为行业影响力,探索出一条创造新增长曲线的独特路径。 -
超一半985建人工智能学院,AI专业值不值得报?
在“双一流”建设、ESI排名、国际合作中,“是否拥抱AI”已成为学科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学科专业调整也是对招生、就业、社会影响力等维度的战略适应。 机器人领域的知识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即使是研究水平非常高的学校,在目前的培养当中也跟不上,不管是课程,还是教材,都相对落后。 -
人脸识别新规生效:坚守最小必要原则,保护个人的“颜面”
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包括人脸信息在内的生物识别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实际上确立了“最小必要”的原则。而此次出台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则着力于解决这一技术滥用、泄露隐私与安全风险的问题。在立法与执法上有效落实,或可更好地保护大家的“这张颜面”。 -
Meta这是独辟蹊径,还是病急乱投医?
科技巨头Meta本周的连环动作,轰动AI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