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计时一年,欧洲碳边境税四个疑问待解丨绿评
CBAM收入是否直接用于“支持第三国脱碳”?欧盟目前的气候融资力度足够吗?出口国内部设置碳价,可行吗?CBAM对中国的影响小吗? -
专访经济学家Bolton:气候变化正影响所有经济部门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要增加三倍。我认为可能完不成目标,一方面投资速度不够快。另一方面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思路是增加容量,但应该是取代化石燃料。 全球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是多少?很小。产能过剩只是一种错误的定性方式。即使在中国内部,从现在到100%电动汽车,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不存在容量过剩。 我相信气候议题能与政治分开。因为商界参与了,金融部门参与了。即使在美国,联邦层面所缺乏的东西也会被州和市层面的行动部分抵消。 -
专访欧盟委员会首席科学顾问组副主席
我们具备实现净零排放的手段,也知道需要做什么。我们的经验是,投资小颗粒、小规模的技术,有巨大的改进潜力并可降低成本。 CBAM的收入应该用于改进技术或补贴公众,对出口国和他们的国民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否则这可能是一个贸易壁垒,没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新的社会契约——我们都没有签署的合同,但必须遵守。这不一定是成文的法律,而是我们如何与他人互动的隐性知识,是社会运作的方式。 -
史上最热的全球气候谈判,在争什么?
正在召开的COP28被认为是自巴黎气候大会(COP21)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地处沙漠地带的迪拜再叠加今年的升温,使得今年的COP又被称为“史上最热COP”。 当发达国家和小岛国阵营死咬化石燃料的命运不放时,发展中国家则反复提醒被忽视的“房间里的大象”——无论是逐步淘汰化石能源还是应对气候灾害,都面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钱在哪?” 各场新闻发布会和边会上,只要有欧盟官员/专家参加,CBAM几乎必被问到。12月4日,中国角举办了第一场边会,主题是碳市场,生态环境部气候司一级巡视员孙桢直接对台下的欧盟官员表示:如果你们想领导世界,就要停掉“碳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