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加入会员
  • APP下载
  • 登录
  • 蒙特利尔15小时:全球生物多样性“新框架”诞生记
    蒙特利尔15小时:全球生物多样性“新框架”诞生记
    先在资金问题上突破,铺就为会谈兜底的地板,再上调保护目标力度,使地板成为撬板——这一谈判策略事后证明是解锁COP15成果的关键。 在官方闭幕时间前完成会议重点议题谈判,在环境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作为主席国的中国,没有强加中国元素,而是扮演诚恳搭桥人的角色,用娴熟的程序设计包容和调和了各方的分歧。
    千篇一绿 2022-12-24
  • 专题
    倒计时10天,COP15第二阶段会议如何化解分歧?
    聚焦COP15
    千篇一绿 2022-12-21
  • “世界杯决赛有输赢,而达成框架,全球都是赢家” 丨COP15日志④
    “世界杯决赛有输赢,而达成框架,全球都是赢家” 丨COP15日志④
    在过去两天的部长级会议中,谈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GBF(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总目标、分项目标、DSI(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和NBSAP(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在内的条款多数已经达成一致,括号大大减少。 在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方面,是否承诺明确的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执行GBF,是否在GEF(全球环境基金)机制外建立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均分歧较大。
    千篇一绿 2022-12-20
  • 谈判代表离场,僵局如何破丨COP15日志③
    谈判代表离场在气候变化等COP(缔约方大会)的谈判中并不少见,但在CBD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谈判中发生不多。 12月16日将启动部长级的高级别会议,是否会解决核心争议,重新加速整个大会进程,需要高度关注。
    千篇一绿 2022-12-16
  • 各缔约方立场碰撞丨COP15日志②
    欧盟发言中首先要求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为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俄罗斯反驳称不要打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政治化的潘多拉魔盒。 非洲集团要求成立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每年拿出1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千篇一绿 2022-12-09
  • 开幕式原住民“抢镜”丨COP15日志①
    开幕式原住民“抢镜”丨COP15日志①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2年12月7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大会期间,南方周末特邀观察员将更新谈判最新进展,记录现场鲜活画面,以飨读者。12月6日,COP15举办开幕式,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主任彭奎带来现场直击。
    千篇一绿 2022-12-08
  • COP15前最重要磋商进展缓慢,国际期待各方力挽狂澜
    COP15前最重要磋商进展缓慢,国际期待各方力挽狂澜
    OEWG-5在部分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一些原来建议的量化指标被取消或保持待定。目前仅有一条关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条款基本达成一致,其余条款仍保留若干“括号”。 在各方无法凝聚共识时,一种可能性是从根源改变谈判的方法,由大会主席国推出一版“主席国案文”,自上而下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种可能性,即各缔约方出台一个原则性的“框架”,把一些暂时无法谈拢的细则留到之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再去谈判。
    千篇一绿 2022-12-07
  • 倒计时10天,COP15第二阶段会议如何化解分歧?
    倒计时10天,COP15第二阶段会议如何化解分歧?
    《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了三大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如何把握和体现这三大目标的平衡,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努力。 中方作为主席国,已组织召开了38次COP15的主席团会议。“从会议的频次来看,特别是主席团会议的频次来看,这在环境领域多边谈判进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推动协调的力度是很大的。”
    千篇一绿 2022-11-29
  • 03:45
    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解读COP15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12月初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第一阶段会议已于2021年10月在昆明举行。中国仍然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国,将协调各方,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制定一个兼具雄心、务实、平衡和可达的框架,难度很大,呼吁世界各国能汲取过去十年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求同存异,相向而行。
    千篇一绿 2022-11-23
  • 14 专访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jpg
    专访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期待新“框架”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变革
    人与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退化和生物安全事件不受国家边界的限制,任何一方的缺失或崩溃,都可能对全局产生巨大影响。 国际社会期待,COP15能像气候变化领域的“巴黎峰会”那样,通过制定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成为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关键节点。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
    千篇一绿 2022-10-20
  • 关于南周
    南周品牌
    南周APP
    关于我们
  • 交流与合作
    善择云平台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1经济网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20-87391761
    关注南周微博
  • 南方周末APP下载
    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周知道公众号
    24楼影院公众号
    南瓜学堂公众号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