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婴”或归来,大宗市场异变 厄尔尼诺:大事件并不意味着大行情

过去5个月,厄尔尼诺现象再次降临的说法不断发酵,搅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相对国际资本市场的高涨热情,分析师认为,厄尔尼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较小,而且“厄尔尼诺是否能炒得动,现在还不好说。”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唐悦

过去5个月,厄尔尼诺现象再次降临的说法不断发酵,搅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相对国际资本市场的高涨热情,分析师认为,厄尔尼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较小,而且“厄尔尼诺是否能炒得动,现在还不好说。”

如同皮影戏一样,隐藏幕后的投资者,希望借助厄尔尼诺现象,再次炒作大宗商品。 (曹一/图)

厄尔尼诺又要来了。

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的意思是“圣婴”,它往往搅乱全球正常的气候更迭,带来高温及强降雨,以致世界不同地区出现干旱或者洪涝灾害。厄尔尼诺现象约每隔4-10年发生一次,此前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于1998年。

比气象学家们更为关注这一极端气候现象的,是来自全球的投资者。

过去5个月,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将在2014年再次降临,并成为1998年之后最强厄尔尼诺年的说法不断发酵,搅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此前,投资界对今年可能发生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大“意外事件”曾有过颇多预测,比如“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用比特币标价石油”,以及“法国入侵叙利亚”,但席卷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却未出现在预测范围之内。

就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仅仅几个月,“圣婴”降临的“意外事件”就已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挥影响力。

“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信号在今年年初就开始出现。

2014年1月25日,美国农业部(USDA)气象学家布拉德·里庇(Brad Rippey)表示:很多模型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2014年晚些时候到来。布拉德·里庇说,目前冬天暂不受影响,但是否会影响夏天的农作物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

气象学家的保守预测并未浇灭大宗商品市场的热情。首先在白糖期货市场,关于巴西、阿根廷等地可能遭遇厄尔尼诺带来干旱天气的预期则开始发酵。分析师预测,作为全球最大的白糖、可可生产国,巴西可能出现的干旱将使上述大宗商品损失产量。

进入2月,和分析师的预测一样,国际糖价开始低价反弹,国内糖价也随之持续反弹。数据显示,郑州白糖期货价格在2月累计上涨6.7%。

“国内糖价一下子发生了突转,转得也太大了。”光大期货分析师张笑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国内和国际糖价均处于历史低位,关于厄尔尼诺的预期让糖价一度出现大幅拉升。

信号继续加强。3月11日,澳大利亚气象局称,他们发现热带太平洋次表层在过去的几周里已经“大大变暖”,这意味着海洋表面温度可能在未来数月大幅上升;同时,风力方面,他们发现西太平洋西风也已达到了自2009年厄尔尼诺爆发以来的“最强势头”。

时隔3个月后,2014年4月22日,布拉德·里庇再次公开预测,“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目前国际对厄尔尼诺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50%-80%之间。

宏源期货农产品研究室负责人王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厄尔尼诺对大宗商品的影响范围包括农产品、能源产品和贵金属等等,其中以农产品受影响最大。“一旦厄尔尼诺发生,作为大豆和棕榈油主产区的马来西亚、印尼,作为棉花主产区的澳大利亚、印度都将面临减产。”王勇说,在厄尔尼诺事件彻底过去之前,期货市场对此的关注度将不会降低。

历史上,1982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曾导致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价格从650林吉特/吨上涨到1750林吉特/吨,涨幅达169%;国际可可组织认为,按照过去的经验,厄尔尼诺将使今年可可的全球产量降低2.4%,厄瓜多尔的可可产量平均降6%;里昂证券分析师甚至认为,农产品市场将会因此掀起一场重大的结构性调整。

在能源和贵金属方面,尽管较少出现暴涨暴跌,但据《华尔街日报》的预计,镍、锌、铜等贵金属价格也将出现上涨。这是由于暴雨可能导致世界第二大锌出产国秘鲁的锌矿出现漫灌,印度尼西亚的干旱则将影响当地镍矿和铜矿的电力供应和水运状况,这些因素都在间接作用于国际期货市场。

是否会带来通胀风险?

与国际资本市场普遍对厄尔尼诺产生的作用力持较高预期相比,在中国国内,尽管厄尔尼诺也会导致中国南方发生洪涝,北方出现暖冬,以及东南沿海台风登陆减少等问题,但在经济层面,分析师们对厄尔尼诺能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实际影响,预期值则普遍偏低。

4月30日,宏源证券发布《厄尔尼诺是否会带来中国通胀风险》专题报告。报告根据过去5次厄尔尼诺期间的历史数据,分析认为厄尔尼诺即便发生,其对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也非常有限。

“厄尔尼诺主要通过影响农产品价格作用于经济领域,而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则有直接的传导。假设厄尔尼诺真的发生,随着国内和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是否会引发中国通胀风险呢?”宏源证券研究助理朱晓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希望通过定量分析,为市场提供一个理性看待厄尔尼诺的角度。

报告称,国内方面,尽管中国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在厄尔尼诺年均较非厄尔尼诺年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显著,传导到粮食价格上,由于国家平抑粮价的政策和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不发达,国内粮食价格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被进一步弱化,因此可以忽略厄尔尼诺通过国内农产品对中国CPI的直接影响。

在国际上,厄尔尼诺仅对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小麦影响显著,而对大豆和玉米影响都较温和。而中国小麦和玉米的进口依赖度均低于3%,国内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尽管中国大豆进口依赖度达80%,但按过去五次厄尔尼诺的历史均值情形,厄尔尼诺期间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将带动中国CPI同比增长仅0.03%左右。极端情形下,厄尔尼诺带动中国CPI同比增长约0.13%,间接影响亦可控。

在期货市场方面,王勇认为,尽管厄尔尼诺成为国际期货市场炒作的主要题材,但站在农产品产业链和国际供求角度,目前尚没有发现农产品价格已经产生大的波动。“每年夏天都是农产品期货的敏感季节,厄尔尼诺是否能炒得动,现在还不好说。”王勇说,大事件并非一定意味着大行情。

“针对这种不确定性事件,现在就去做空的风险比较大。由于中国和欧洲受厄尔尼诺影响相对较小,在投资进行资产配置时,保险起见可以考虑做对冲。”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海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全球经济影响几何,尚需研究

类似的争论并不鲜见。

如今,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正在增加,其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力也越发强大。实际上,国际评估天气对经济活动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Allen D. Brunner研究,目前已有研究大部分是关于降雨、气温等“高频”天气变化,或者全球变暖、太阳黑子周期等“低频”气象变化对经济影响,比如专门针对纽约华尔街当地的天气的研究发现,华尔街天气对每日股票市场收益有显著影响。

然而,国际上对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代表的“中频”天气现象如何作用于全球经济,研究相对缺乏。按照Allen D.Brunner的说法,大量关于厄尔尼诺带来的降雨如何冲毁了厄瓜多尔的水稻,淹没了智利和秘鲁的铜矿,阻止了大型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等证据都比较“间接”。

Allen D.Brunner称,厄尔尼诺实际上对全球商品价格存在重要的经济影响和显著的统计学影响,其在全球消费价格上涨中做出了10%-20%的贡献,这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姚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期货市场不仅反映农业状况,同时还可以转移农业风险成本,锁定农业收益,并在气候变化造成农业灾害时对冲损失。姚远建议应重视运用期货市场来应对全球气候异常,同时推进期货产品创新,推出天气保险等衍生品来帮助农业对冲气候异常损失。

网络编辑:刘韵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