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棚改运动】辽宁“棚改样板”十年

十年前,李克强主政辽宁,仅用4年时间就将抚顺市五分之一的人口送进了新楼。这场棚户区改造试验在政府强力推动、国开行贷款支持之下,获得了成功。但要将抚顺棚改经验推广至全国,挡路的仍是一个钱字。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十年前,李克强主政辽宁,仅用4年时间就将抚顺市五分之一的人口送进了新楼。这场棚户区改造试验在政府强力推动、国开行贷款支持之下,获得了成功。但要将抚顺棚改经验推广至全国,挡路的仍是一个钱字。

莫地社区广场。 (南方周末记者 张育群/图)

正午时分,78岁的退休矿工郭进喜戴着帽子,一个人坐在广场晒太阳。在他面前,一排排打着灰色补丁的6层小楼,沿着坡地依次展开。

广场外,几个老太太带着小孩坐喜羊羊玩具车,三三两两的老头围坐在一起下象棋。

这里是辽宁省抚顺市的莫地社区,和一般北方小区并无不同。只有社区马路入口的大展架“莫地棚改新区欢迎您”那行大字,以及大门紧闭的抚顺棚改纪实展馆,才会提醒你,这排旧楼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中国棚户区改造的第一锹土是在莫地挖的。”莫地社区支部书记王雅君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很长一段时间,王雅君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各地学习棚改经验的团体。仅2007年期间,她接待市级以上的团体参观就达400次,最多一天来过六拨考察团。某种程度上,莫地棚改新区和雷锋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一样,成为具有抚顺特色的旅游景点。

2004年底,李克强由河南调任辽宁省委书记。他一年内三入莫地棚户区,并将辽宁棚户区改造列为辽宁省的一号工程。从2005年4月开始,莫地棚户区改造拉开了辽宁省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的序幕。

4年后,抚顺市几乎换了一座城市。抚顺市房管局数据称,这4年里,该市拆迁改造了棚户区318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463.5万平方米,动迁了居民31.8万人——这意味着占抚顺市城市人口五分之一的棚户区居民,都搬进了楼房。

在李克强入主国务院后,源自抚顺的棚改模式又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抓手,李克强希望棚改不仅能改善民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能承载这个国家经济转型期稳增长的重任。辽宁棚改模式正在快速推广至全中国。

原辽宁省长陈政高近日履新中国住建部党组书记一职,也被外界视为政府将把从辽宁发轫的棚改经验向全国推广的信号,因为陈之前在辽宁一直大力开展棚户区改造。住建部此前已经计划在2014年投入1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改造棚户区,让475万户棚户区家庭住进楼房。

矿工郭进喜们不知道他们社区的棚改模式已经跨越千山万水,走向了全国。棚改已经过去八年,当年上楼的喜悦就像天上掉下馅饼一样,让人措手不及。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喜悦已经慢慢淡去,尽管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他们也有新的问题与诉求。

“一个省委书记能解决什么?”

2004年年末,到任辽宁省委书记第12天,李克强来到抚顺视察几个工业项目。据抚顺市房管局副局长王惠德回忆,李克强视察时主动要求去看看工人的住房,时任市委书记周忠轩引路,去市区最偏远、最贫困的莫地沟矿区调研。

东连长白山余脉,西接浑河河谷,与沈阳毗邻的抚顺,在近当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其终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韵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