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股为何从少数人的游戏变成“抽奖狂欢” IPO重启新逻辑

新股依然不败,但监管层强力把过去少数机构享用的这块蛋糕分给了更多散户。在这一充满争议的新举措背后,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理念的悄然升级。中国股市拥有全球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个人投资者,如何真正建立适应现实土壤的规则,关乎这个市场的未来。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因为监管层对因高价超募带来的老股减持比例进行了严格限制,承销保荐机构现在在市场询价时便主动剔除大量高报价以便达到标准,很多机构便因此被踢出了打新盛宴。 (CFP/图)

新股依然不败,但监管层强力把过去少数机构享用的这块蛋糕分给了更多散户。在这一充满争议的新举措背后,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理念的悄然升级。

中国股市拥有全球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个人投资者,如何真正建立适应现实土壤的规则,关乎这个市场的未来。

中国股市迎来了一场空前的“打新”奇观。

2014年6月26日,龙大肉食等三只新股上市,搅动了整个股市。此前,暂停一年多的IPO曾在2014年初重启,但受挫被迫再度暂停,直到此番重新开闸。

上市当天,“新股不败”神话再度上演:三只新股在集合竞争阶段便因达到20%涨幅上限而在首笔成交后便临时停牌,复牌瞬间又全部达到44%涨幅上限。

而在随后的一周内,三只新股创下的打新纪录被屡屡刷新:7月1日上市的联明股份以0.44%的申购中签率创下“中签率最低”纪录;而一心堂则以2034.65亿元的规模成为近期的“申购冻结资金”之最。

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9只新股上市申购冻结金额共计9221.98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只股票冻结资金超千亿元。

历年IPO发行规模和家数统计(2006-2014)。 (何籽/图)

打新股“抽奖”狂欢

无论是打新机构的失落,还是散户们的意外惊喜,均与监管层在新股重启后的规则变化有着极大关系。

在空前旺盛的“打新”热情背后,资本市场机构们的打新收益却迅速缩水:数以百亿计的打新资金面临的是不足1%的申购中签率——业内人士戏称,“比押世界杯难多了”。

这是因为,在新的申购规则下,原先只有少数机构得以“入围”的打新市场,变成了一个更多人参与的超级轮盘。

但对于过去很难中签的散户们来说,1%的中签率却成了刺激无比的“抽奖游戏”:知名编剧六六在微博上“炫耀”道:“雪浪环境14买的,都34了还封停没打开。要是每只股票都这样,我就笑晕了。”

截至7月3日,一共上市的9只新股连续涨停,换手率极低,中签的中小投资者们意外地发了一笔“横财”。

无论是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