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双甲子】日本对华情报战的甲午背影

当清廷开始捉拿日谍,并搜查到了寄往日本当局的密函时,不禁脊背发凉:连“高升号”上所带青菜多少斤都被日谍刺探得一清二楚。甲午战败后,清廷御史易俊总结了两国情报上的得失,“倭之虚实,我国茫然,而我之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之者”。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刘雨桦 实习生 解天 龚宇喆

日本间谍长期以来一直在大清内部活动,他们以各种身份搜集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这种行为最初没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视。图为日本驻天津公使馆谍报中心收集了间谍提供的大量军事情报,内容是清军派赴朝鲜牙山的作战部队、兵员数量、前往地点、装备状况的详细情报。 (李庆供图)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在民国初年的著作《日本论》中,早年留学日本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如此感叹。

在日本面前,大清朝简直就是一个裸体的巨人,严重不对称的“知彼”情势,早已为最终战局提前写下了注脚。“自甲午战争之前数十年,日本间谍横行中国刺探情报,以至于刘公岛上在哪个地方有口井都清清楚楚。”甲午研究学者陈悦说。

1894年7月25日,上午9时许,租用自英国的清廷运兵船“高升号”在朝鲜丰岛海域遭到日舰伏击,日舰“速浪”号猛烈炮击全无武装的“高升号”,船上清军英勇顽强,宁死不屈,以步枪还击,下午1时许,“高升号”终被击沉,除245人遇救获生外,其余871名淮军精锐全部壮烈殉国。这场令清朝当局匪夷所思的海上伏击战揭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序幕。

而就在“高升号”事件数月前,一位德国商人曾向李鸿章谈起他在火车上的一件怪事:一个日本人向他侃侃谈起清朝海军的军务,“高升船载若干兵,若干饷,何人护送,赴何口岸,该倭人无不了彻于胸。”

当清廷开始捉拿日谍,并搜查到了寄往日本当局的密函时,不禁脊背发凉:连“高升号”上所带青菜多少斤都被日谍刺探得一清二楚。

甲午战败后,清廷御史易俊总结了两国情报上的得失,“倭之虚实,我国茫然,而我之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之者”。

窥视摸底中国

日本对清朝的情报战始于明治维新后。1871年3月,参议江藤新平向日本当局提交了《对外政策意见书》,强调对“西陆大国”(中国)加强情报研究的重要性,建议尽快向中国派出谍报人员广泛搜集情报。

第二年,日本陆军大将西乡隆盛派出陆军少佐池上四郎等三人潜入中国。据考,这是日本为发动对华战争实施间谍渗透的肇始。

一年后,三人向日本当局提交了名为《满洲视察复命书》的间谍报告。这是一次对对手的摸底,报告称“(清国)积弊久生,士气腐败,兵士怯懦,常备军殆成虚名。况朝廷纲纪废弛,贿赂公行,商民怨嗟,皆属实情。如此下去,不出数载,清国势将土崩瓦解,可谓明矣。”

随后,日本开始对清朝进行系统的情报侦察。这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日本间谍主要是以刺探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战略情报为主,人员较为零散,规模并不大,主要以类似游击的方式行动。

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局从陆军中独立出来,成立了权力更大、资源更丰富、机构更严密,并直接隶属于天皇的专门情报机构参谋本部。这是日本加强对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