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诗朗诵”带进记者会的法学家卓泽渊:代言依法治国

“这是一个美丽的秋季,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郑丽娇 梁嘉莹

2015年8月31日,北京,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第三场记者会,中央党校政法部常务副主任卓泽渊受邀解读依法治国,他诗朗诵般的讲话视频在网络上瞬间走红。 (CFP/图)

将“诗朗诵”的习惯带到一场举世瞩目的记者会,中央党校教授卓泽渊无意中走红。如何研究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如何向官员讲解依法治国,如何看待对其个人风格的争议,这位两度进入中南海讲课的法学家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回应质疑:记者会的活泼氛围是在前期协调会上就商定好的,“网上是有一些负面评价,我看过,笑一笑。而且这次的效果,主办方和有关部门非常满意。”

解读政策:多用中央重大决议、领导人讲话来阐述观点,不说或少说个人的主观评论,不能“把对中央意图的解读变成对自己意图的解读”。

三年前在西班牙访问时,许多当地人向卓泽渊抱怨交警“太坏了”:可罚款可不罚款时,一定罚;可轻罚可重罚时,一定重罚。

“为什么呢?因为西班牙法律规定,交管部门可以从罚款中提成。我当时睁大了眼睛,心想他们是不是派人到中国进修过啊?”

2015年9月20日上午,广东佛山金马剧院内,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常务副主任卓泽渊的一席话,让坐在台下听讲的500名律师笑成一团。

停顿三四秒后,卓泽渊收起笑意:同志们,这说明不管中国还是外国,只要机制有问题,带来的弊端都一样。

“这是一个美丽的秋季,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一个月前,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诗意的朗诵”和丰富的表情,让这名52岁的正厅级法学教授成了“网红”。

“网上的评论是有一些负面评价,我看过,笑一笑。”卓泽渊说,记者会的活泼氛围是在前期协调会上就商定好的,要求就是宽松自然,不能做成讲解会、发布会。“而且这次的效果,主办方和有关部门非常满意。”

“敢说”的分寸

卓泽渊的繁忙程度,基本与中央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步调一致。

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希望卓泽渊讲授、解读依法治国的邀约纷至沓来。

“那段时间,我外出讲课的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