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辈那儿“偷”故事 80后张悦然开始写历史

“为什么只过了十多年,我们就变得如此疲惫?”出生于1982年的作家张悦然不解。她说的是和她年龄相仿的80后。“一方面,在精神上还没有完全长大成人。另一方面,肉身已经疲惫不堪,有一种中年人的状态。”

责任编辑:李晓婷 杨嘉敏 实习生 郑嘉慧 吴惠明

张悦然新作《茧》(人民出版社供图/图)

“为什么只过了十多年,我们就变得如此疲惫?”出生于1982年的作家张悦然不解。她说的是和她年龄相仿的80后。“一方面,在精神上还没有完全长大成人。另一方面,肉身已经疲惫不堪,有一种中年人的状态。”

以韩寒的《三重门》为标志,80后作家在2000年左右进入市场,2004年大规模进入文坛。

那时,“韩寒、春树等作家作品还会批评一些社会现象。现在,尖锐的青春文学已经找不到了。”而三十来岁、本应富有朝气的80后,“好像失去了好奇心和斗志”。

很多80后作家已经不再写作。张悦然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任讲师,开设小说鉴赏、创意写作等课。

在张悦然眼中,80后更在意个人的世界,对外界“有一种漠然和不关心”。她的小说一度也如此。

张悦然正在将自己的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改编成电影,还将亲自执导。小说里,主人公璟是位作家,自幼遭到母亲仇视:怀上她之后,母亲产生了美貌逝去的危机感。璟11岁,奶奶、父亲先后死于心脏病,母亲改嫁。她爱上继父,后来被母亲送去寄宿学校。后来继父又车祸身亡。在《人民文学》刊载时,张悦然在小说开篇有句引言:“我常常陷于无爱的恐慌中。”

2016年7月刚出版的《茧》,是张悦然的第四部长篇,主人公还是80后。书中也有灰色,人物也依然疏离、缺爱,但故事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更紧密。她想通过写这本具有“更大的主题”的小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