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汶川】都江堰-汶川:90公里生命之路

从都江堰到汶川,这是90公里的生命之路。当救援力不从心,灾难中的人对生的渴望却愈发强烈。生命在此时如巨石下的细草,柔弱无力却百折不挠。被自然的伟力凌虐的人们,在用双脚走出一条生命之路。

责任编辑:李梁

从都江堰经漩口,过映秀,到汶川。连接震中与外界的90公里,被塌方和泥石流阻断的90公里,从未与生命如此紧密相连的90公里。

5月14日,连接都江堰与汶川的213国道仍然没有恢复通车。在紫坪铺大坝上方的滑坡路段,巨大的山体整体垮塌,把数百米路段全部掩埋。挖掘机一刻不停地工作,但在如山般堆积的石堆前,机械也显得那么渺小无力。

紫坪铺成为了机械难以逾越的鸿沟,外界的主要救援力量无法进入,里面的伤员和灾民遥不可及。当机器的力量突然瘫痪,人的能量在这一刻开始迸发。

5月14日,军用直升机直落汶川县漩口镇抢救灾民。图片由当地灾民提供

步行,这个词从未像现在一样有力,更从未像现在一样被赋予如此的希望。5月14日,震区的灾民开始成群结队地出现在紫坪铺黎明村一带,他们从漩口、映秀,甚至从汶川周边而来,对他们来说,外界,就意味着生存;更多的人沿着同一条路赶往震区,在重重大山的那边,有他们生死未卜的亲人。

从黎明村,上紫坪铺大坝,再从公路断绝之处折向小路,翻越高耸的山脊。来往步行的人群绵延不绝,在险绝的山河间连成了一个巨大有力的人字。

当救援力不从心,灾难中的人对生的渴望却愈发强烈。生命在此时如巨石下的细草,柔弱无力却百折不挠。被自然的伟力凌虐的人们,在用双脚走出一条生命之路。

5月14日,本报记者曹筠武、孟登科在徒步进入映秀镇的山路上。

他们没有时间伤心

对于赶往震区寻亲的人们,大滑坡处的山脊是这条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蜿蜒而上,坡度几乎直立。35岁的王德兵已经蓬头垢面,他几乎是手脚并用地向上攀援,从来没有停下休息的意思。

这个在江西打工的汶川县人,12日就坐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地震之后,家里电话一直不通,王德兵当即决定回家找人。除了在都江堰打工的四哥,他的父母、兄弟和侄子都在汶川。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