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别国产药“安全无效”史

近年来,药品乱象不绝报端:“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卷进司法漩涡,外国药品成国人旅游购物清单“必需品”,国内仿制药“安全但无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十年来药品审批的停滞与混乱。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一场涉及所有国人用药质量的改革,已疾风骤雨进行了一年多。(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原文标题为《药品审批面临十年来最强变革 如何告别国产药“安全无效”史》)

近年来,药品乱象不绝报端:“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卷进司法漩涡,外国药品成国人旅游购物清单“必需品”,国内仿制药“安全但无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十年来药品审批的停滞与混乱。

自2015年起,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改革已席卷整个医药行业,从约两百份文件的次第出炉,到临床数据的断腕自查,到激发新药创新……成败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国人的用药安全与质量。

过去的一年多,“44号文”成为挂在医药界嘴边的热词。

2015年8月18日,《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发布,这份约四千字的重磅文件,宣告中国药品审批十年来的最大变革浮出水面。

如暴风骤雨般的急行军。截至2016年底,短短16个月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以下简称食药总局)相继发布了两百个左右的政策文件,令行业目不暇接。

“感慨和欣喜交织。”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会长、上海市食药监局原副局长唐民皓看到44号文后说,这些年来,由于体制不顺的障碍、机制创新的缺失、行政体制的弊端,让社会和行业对目前药品监管有诸多“诟病”,现在终于打破了多年的沉闷和迟滞。

有多家医药企业老总向南方周末记者感叹“春天来了”,也有人觉得这次“玩大了”,医药圈论坛里有留言:“总局敢捅马蜂窝,精神可嘉,但同时捅了几个,不知要如何收场。”

这场涉及全国人用药安全、席卷全行业的改革风暴,注定将带来阵痛与洗牌。

改革风暴已初露成效。2017年1月12日,食药总局公布目前我国药品注册申请的积压项目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近22000件降至2016年底的8863件。而化学药和疫苗临床试验申请、中药民族药各类注册申请已实现按时限审评。146个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临床急需药、专利过期药和国内首仿药,实施了优先审评。

“比美国的改革快太多了。”食药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以下简称药审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博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离开回国这半年,他已深刻感受到了这场风暴的猛烈。

“七二二惨案”

这场改革风暴是从“惨案”开始的。

临床试验被开了第一刀。现代医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药品时代,而临床试验是验证安全有效的唯一途径。

在“44号文”的前一个月, 食药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公告要求1622个临床试验项目自查,如有问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