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青春期学生上“私密课程”?

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要意识到生命本身比分数更基本更重要,

责任编辑:戴志勇

 

李泽武老师的学生自己制作的主课本(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8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本期南方周末出版时,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进行。经历了自幼即主动或被动瞄准“好大学”的12年基础教育,青春期的少年们,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一场大考。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很可能,他们都知道这并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测验。本期我们选登给中学生讲身心健康的一个学习板块,希望中考生与940万高考生,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要意识到生命本身比分数更基本更重要,愿大家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也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父母与老师,更好地理解青春期学生的身心特点,协助他们顺利迈入人生新的阶段。

“植物们动物们相互取悦

上演着老师不曾教的一课”

这是节选自我自己诗歌里的两句。当我谈到青春期和青春期教育的时候,总会想到它。青春期及性教育、爱情、两性、避孕,这些在很多学校都是“老师不曾教的一课”,讳而莫谈,或是隐晦而谈的。特别在中国。但是,这些又是孩子们青春期实实在在身体、心灵、精神中日复一日上演着、指向着的东西。

青春期学生的个性与责任意识

告子曰:食、色,性也。除了青春期的生理特质,食品与营养对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也是很重要的。吃是每天每个人都面临的事情。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安全、适宜、营养的食品以及身体的保持健康都是社会和个人所关注的。

教育家施泰纳在《给教师的实践建议》这个系列演讲的最后一个演讲中,几乎用了大半时间在谈营养与健康这个主题。他说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观点。1.“他们仍然保持着某些健康的本能……之后,你们就再也无法找到对适当的营养和保健的内在感觉”;2.“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们讲授营养与健康,使他们在今后整个人生中不至于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这两者是什么意思?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逻辑认知开始加强工作,他们的判断力开始起作用;另一方面,也保持着本能上的一些东西,感受力也在延续着孩童前期的工作。所以,他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对他们是“好的”,包括食品、自然环境中的元素,甚至是基于一种本能来感受。

但是,感受与判断之间,往往还存在一些冲突。就像我们在上初中,感冒了不吃油腻食物一样,老人这么说,自己也不想吃。但又觉得老年人的话并不一定对,也想知道,油腻与生病感冒到底有什么关系?到底哪些东西吃了比较好?我们也不是根据教科书来取舍食物,有一种怀疑在里面。这个认知与本能的矛盾,常常体现出来,认知对本能的东西有抑制作用,但认知的能力,已经不可避免地露出曙光。

生理、食品和人、和自己的关系也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之一。吃、生理行为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关注个体自己的行为,狗进食时最有攻击性。而对于人来说,性更是私密的行为。当然,网络时代的暴露癖另当别论。刚刚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的中学生,如果完全关心、沉迷于自己的一种感受和满足,就为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