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英雄没有退场时

玻璃钢或有保质期,但英雄却不曾受有效期局限,在他身上,那个火热的年代未曾远去。

责任编辑:姚忆江

李玉枝(右)陪丈夫麦贤得练习书写毛笔字。(新华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1965年“八六”海战中,麦贤得任611号护卫舰机电兵,在抢修意外停车的后左主机时,被弹片击中右前额。在弹片插入头部、脑浆溢出粘住眼角睫毛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3个小时。他英勇的战斗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创作成宣传画、连环画、快板,并编进课本,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钢铁战士”。1966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麦贤得被授予“八一勋章”。

如果说打胜仗和授勋是麦贤得人生的最强音,那贯穿全曲的绵密低音,还是始终缠身的病痛。

麦贤得的脑门里,还留着1960年代植入的有机玻璃钢。玻璃钢或有保质期,但英雄却不曾受有效期局限,在他身上,那个火热的年代未曾远去。

2017年7月28日,北京八一大楼,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10名英雄颁授首批“八一勋章”和证书,这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排在第一个的就是麦贤得。退休10年后,他再次穿起雪白的海军常服,坐在轮椅上,被推向习近平。

“19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焦裕禄……如今还活着的,就剩麦贤得同志了。”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麦贤得妻子李玉枝这么开场。

1965年8月6日,20岁的麦贤得一战成名,这个二年兵被一波波宣传浪潮推向大众,留在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里。李玉枝就是通过小人书知道了他,至今,她还一口一个“叔叔”,以示她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