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搅局者”徐永光

“康徐之辩”或意味着中国公益行业内部分野之始,但争辩本身,有益于帮助公益组织和公众审视公益未来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魏晞 刘婷婷

徐永光。(南都基金会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创始人档案

这是一个凝聚“初心”的构想。

中国公益慈善正在蓬勃发展,其间的成绩和困惑,可圈可点。作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前行者,他们身上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创业”故事?有哪些值得探讨的“苦果”经验?把这些故事、经验及思考记录下来,以启发公益新人。

从本期开始,公益版将陆续聚焦这些公益机构有着特殊经历的创始人。

“康徐之辩”或意味着中国公益行业内部分野之始,但争辩本身,有益于帮助公益组织和公众审视公益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公益向右越来越接近商业,还是追溯公益应该回归利他本源?是公益人道德洁癖、不敢跨界,还是担心资本会无边界地侵蚀公益?

“我就是要冲击,冲击得公益行业的人都坐不住,看看他们能不能绝地反击,不然这个行业还行吗?”徐永光说。

“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热销的新书《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近日引来康晓光公开的“严厉批判”——万言长文《驳“永光谬论”》。康晓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也是徐二十多年的朋友。

在康晓光看来,徐永光完全站在了商人立场,从“利己”角度出发,以商业之长批公益之短,其危害还在于进一步冲击了第三部门(即“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NGO或NPO)存在的根基。

康文言辞激烈。“我不想伤害永光。”他说。但徐之言论对处于成长和转型中的中国公益事业伤害巨大,他不得不撰写万字长文“以正视听”。

近年来,徐永光多次在各种公益论坛上讲社会企业。他认为在能够形成商业模式的领域中商业效率更高,这类民营非企业单位应重新注册转型为社会企业,公益应当像商业那样玩。因为这一次出书,徐永光又一次打上了一束束追光灯。

他出现在新书发布会讲台旁,说话时笑容可掬。提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社会企业”“把解决社会问题当成有利可图的机遇”时,他总是依次举出“首先、第二、第三”的分析。台下反对者与赞成者一样多,但都或站或坐,听他说完。

“希望有人能驳倒我。”徐永光对南方周末说。

康晓光发表《驳“永光谬论”》长文后,瞬间在公益人的朋友圈刷屏。这回徐永光倒不想辩论,他只是就康文其中几点作了简短的书面回应。两人看似交锋,并不完全交集。

“仅此一篇,就此封笔。”徐永光写道。

社会企业之争

2017年8月21日,北京。

徐永光刚结束《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发布后在各地参加活动的密集行程。一名公益人士去南都公益基金会办公室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