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村口述史: “让他们像《二十二》那样,被看到”

早在五六十年前,麻风病人被称为“风吹来的魔鬼”。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前,隔离是当时防止麻风病传染的方法——在山里,在孤岛,一座座的“麻风村”建起,用来专门收治麻风病人。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陈楚红 汪陈晨

因麻风病双腿截肢后,涂婆婆用棉布包裹小腿,仍可行走如常。(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图)

早在五六十年前,麻风病人被称为“风吹来的魔鬼”。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前,隔离是当时防止麻风病传染的方法——在山里,在孤岛,一座座的“麻风村”建起,用来专门收治麻风病人。

“一个悲伤的故事,会让你生起足够的同情心,同时也会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其实还有比你的命运更凄惨的人。另一方面,所有人的故事中总有一些闪光的东西,以平等的眼光去和他们对话,会重建一种很好的关系。”

第一次看到麻风病康复者,张馥兰说不上害怕,只是觉得陌生。

那张脸已经扭曲变形,鼻子坍塌并陷了进去,嘴巴歪了,合不上。他伸过来的双手手指残缺,说话声音颤抖。再早五六十年,他们被称为“风吹来的魔鬼”。在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前,隔离是当时防止麻风病传染的方法——在山里,在孤岛,一座座的“麻风村”建起,用来专门收治麻风病人。

张馥兰在大学二年级的这一年,走进了这些麻风村。联合治疗法出现以后,麻风病早已经不需要再进入医院隔离治疗了。还留在村里的人病好后被称为麻风病康复者,平均年龄70岁。她解开自己的种种误解,陪伴这些老人,听他们絮叨以前和现在,从此开始做麻风病口述史。

大学毕业后,张馥兰全职投入其中。老人说,她来记,一点点地把病痛的折磨、豁然的时刻写下来,看到“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也体悟坚忍的人生。

“你不害怕吗?”

关于为什么做“麻风村口述史”,张馥兰可能说了许多遍这个故事,以至于和她在众筹文案上写的并无二致。

2012年冬天,张馥兰加盟了致力于改善麻风康复村生活环境的家工作营协调中心,跟着十来个大学生去了湖南吉首市凤凰县麻风康复村。当时她只知道麻风是一种病,至于是什么病,有什么历史,她不了解,但好奇。

同行的志愿者提示,尽量不要去问老人以前的经历,免得碰触到他们内心伤口。这个极为荒凉、每个人伸出手脚来都是残缺的村子,实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张馥兰小心翼翼,不敢靠近。

有个吴大叔右脚截肢了,一个人拄着拐杖提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