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小作坊闹起用工荒 老板站街找工人

与壮观的招工队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应者寥寥。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鹭江南约大街,一排服装厂的老板在春节后站街边举牌子招工。(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在鹭江南约大街上,工厂招工的人举着牌子一个挨一个整整站出一公里长。也有人将招工牌摆在路边,自己找板凳坐成一个摊位。与壮观的招工队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应者寥寥。

2018年3月9日,在广州鹭江南约大街上,工厂招工的人举着牌子一个挨一个整整站出一公里长。也有人将招工牌摆在路边,自己找板凳坐成一个摊位。

与壮观的招工队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应者寥寥。

鹭江村、康乐村是广州市海珠区政府斜对面的城中村,由于毗邻珠三角最大的布匹交易场所——广州中大布匹市场,这些城中村里聚集起数以万计的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厂。

朱成在一个招工摊位上停了下来,这家工厂为裁床师傅开出的价码为七千块。他现在是海珠区一间服装加工厂的裁床师傅,月薪固定,一般在五六千左右,包吃住。

在仔细询问了工厂的作息时间之后,朱成叹口气离开了。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七千块的工资看起来是比较高的,但该工厂要求从早上9点做到夜里12点甚至更晚,中间不允许休息。他在现在的工厂里虽然只拿6000块,但是中午晚上都可以休息。在心里算了一笔账之后,他觉得根本不划算。

“很多时候就是钱的问题。”一位工厂老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已经产能过剩的服装加工行业来说,本就艰难为生的工厂也很难为工人开出更高的薪水。

这是中国部分地区典型的用工困境。一边是对于工作薪酬和时间有更多要求的工人,一边是利润日渐微薄、无法匹配工人需求的低端制造业工厂。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么逐渐往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迁移,要么寻求转型。

留在原地的,不论工厂还是工人,都不得不挣扎求生。

被挑选的工厂

“一个都没招到。”在嘈杂的车流、人流中,金迈制衣厂的胥娟沮丧地摇摇头。

3月9日傍晚,胥娟已经在康乐中约南新街的路边坐了快一天了。她们工厂近期在赶制女装外套和连衣裙,需要车位多名,尾部和裁床各一名。在这条街长长的招工大军中,举着牌子招收的工种还有大烫、四线、电剪等。

车位、尾部、裁床、大烫等都是服装加工行业的业内名词,对应不同的工种。来找工的人大都有点相应技能。一些工种,例如朱成那样的裁床师傅或者大烫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