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与兮拉赫曼尼诺夫

也许,真正属于拉赫曼尼诺夫的时代,是他怀缅的昔日俄罗斯。

责任编辑:朱又可

也许,真正属于拉赫曼尼诺夫的时代,是他怀缅的昔日俄罗斯。(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读了李欧梵先生在南方周末发表的关于拉赫曼尼诺夫的文章,我想写个补篇。

拉赫曼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弥留之际,偶尔从昏睡中醒过来,即问身旁家人,是谁在不断弹琴,其后才恍然,原来是自己脑海中出现的乐声。不久,便又陷入昏迷状态,双手却不时有节奏地晃动,不知在梦乡的他是在弹琴还是指挥。几天后,拉赫曼尼诺夫隐没于他心中的音乐国度,与世长辞。那刚好是今天我写此文章时的75年前,时为1943年的3月28日。

这位来自俄罗斯的音乐巨人,不但其作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身高也是他的标志。但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形容他为“六呎半高的愁眉苦脸”(“a six-and-a-half-foot scowl”),却不无夸大,因为拉赫曼尼诺夫的实际身高,依据他当年移民美国时于爱丽丝岛的通关记录,只有六呎一寸。从他与其他人的合照来看,“六呎一”的高度似乎较为合理,也已是较常人高了一截了。拉氏不但个子高,脸也长,而且手脚之大异于常人,手掌随便张开便可在钢琴上做出十二度的键距,就像一般人弹一个八度和弦那么轻松。可是,近代研究则认为拉赫曼尼诺夫其实患上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或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异常的生长激素也令他晚年饱受各种腰痛、神经痛、硬化症等折磨。至于他的不苟言笑,则是众所周知。那张“愁眉苦脸”,跟他自早年已活在忧郁症的阴霾下有关。他临终前两周才确诊的恶性黑素瘤,究竟那是肢端肥大症的相关的肿瘤,抑或是长期忧郁、极度思乡而致,也实在难说。史特拉汶斯基大概不知,他那句著名的“六呎半高的愁眉苦脸”,其实是对一位经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