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 阿蒂亚挑战“世纪难题”黎曼猜想

责任编辑:陈榆

“互联网之父”、谷歌副总裁Vint Cert有些开玩笑地说,阿蒂亚像是用新的猜想来证明原来的猜想,以后年轻研究者首先要证明阿蒂亚的猜想,然后才能证明黎曼猜想。不过他强调,自己不是数学家,阿蒂亚采用的思路“是一个新鲜角度”,很有意思。

9月24日,中国人合家欢聚,庆祝传统佳节中秋节之时,数学界正关注着激动人心的一幕:远在万里之外,德国海德堡大学新礼堂三楼会议厅,英国著名数学家迈克尔·弗朗西斯·阿蒂亚爵士面对数百名来自全球的第六届海德堡获奖者论坛参与者,公布了他对“世纪难题”黎曼猜想的证明。

在听众的注视下,快要90岁的阿蒂亚颤颤巍巍走上讲台。在短短45分钟(当地时间24日上午9:45-10:30)内,阿蒂亚侃侃而谈,显得胸有成竹。他首先向今年刚刚去世的妻子致意,表达怀念,然后开始万众瞩目的演讲。

他追本溯源,从黎曼猜想的诞生说起,解释这个问题为何那么有趣,又那么富有挑战性。他讲述了素数的历史,列举了一串曾经痴迷素数研究的数学家人名,并且不时穿插一些风趣的俏皮话(“解决黎曼设想,就能一举成名。如果你已经成名了,那就会变得臭名昭著,“)引得台下笑声一片。20分钟过去了,阿蒂亚似乎还没进入正题,让人暗暗担心他所的证明是否真的能够讲完。

不过,阿蒂亚用最后几张幻灯片完成了任务:对黎曼猜想的“简单证明”建立在20世纪两位杰出数学家冯·诺伊曼和弗里德里希·希策布鲁赫的成果之上。阿蒂亚结合两人的研究,认为黎曼猜想如果不成立,就会引致逻辑矛盾,由此黎曼猜想必然成立。“这看上去很神奇,”阿蒂亚说,“但是我想说,所有艰苦工作都已经在70年前完成了。“

他提出的证据依赖一个名叫Todd function的新函数,这个函数跟精细结构常数相关。精细结构常数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用来描述原子物理学中原子谱线分裂,但它本身到底是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还存在争议。阿蒂亚说,他是在研究精细结构常数时“偶然撞上”黎曼猜想的证明的。

或许是这个”简单证明“让人有些意外,当演讲结束,到了例行提问时间,听众席上一片寂静,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举起了手。

因为阿蒂亚的演讲太受瞩目,刚开始没有多久,海德堡获奖论坛twitter官方账号就宣布因“围观者”太多,直播陷入崩溃。演讲后网上传出证明的预印本论文,又引起一番争论和热议。美国《新科学家》认为,尽管阿蒂亚说自己有证据,黎曼猜想“似乎还是没有得到证明”。

而同样在海德堡参加获奖者论坛的“互联网之父”、谷歌副总裁Vint Cert接受采访时,谈到阿蒂亚的论证,有些开玩笑地说,阿蒂亚好像是用新的猜想来证明原来的猜想,以后年轻研究者首先要证明阿蒂亚的猜想,然后才能证明黎曼猜想。不过他强调,自己不是数学家,阿蒂亚采用的思路“是一个新鲜角度”,很有意思。

事前有人期盼有人怀疑

黎曼猜想由德国著名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Bernhard Riemann)1859年提出,他在一篇短短论文中讨论了一个数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素数的分布。素数是除了1和自身以外不能被其他正整数整除的数。因为这种性质,素数在数论中的地位,类似于物理世界中构筑万物的原子。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家认为素数的分布毫无规律,但黎曼的论文发现素数分布与一个特殊函数相关,尤其是令该函数取值为零的系列特殊的点对这种分布有重要影响。因为黎曼提出该主张时,将许多证明略去,因此被视为一种”猜想”。如果这个“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数学家就等于有了一张可以找到所有素数位置的地图,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突破,因为很多数学定理都以黎曼猜想为前提。

但是,证明谈何容易,至今黎曼猜想已经困扰数学界将近160年。1900年,德国数学大师赫尔伯特在巴黎列出一个值得破解的数学难题清单,黎曼猜想赫然在列;200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又在巴黎召开数学会议,列出7大数学难题,解决1个难题便可获得百万美元奖金,黎曼猜想再度上榜,成了数学中最重要的未解问题之一。很多数学家对黎曼猜想牵肠挂肚,中间也曾取得过小小的阶段性进展,但距完全证明仍然很远。

正因为此,当阿蒂亚宣布他已证明黎曼猜想,并将在海德堡获奖者论坛演讲中展示“简单证据”时,犹如扔下一颗炸弹,立刻成为数学届热议话题。阿蒂亚是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双料得主,还曾担任伦敦数学学会、英国皇家学会和爱丁堡皇家学会的会长,是英国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但生于1929年的他今年已是89岁高龄,在“江山代有天才出”的数学届,精力上并不占据优势,而且他之前也曾宣布自己解决了另外一个难题,证明了六维球面复结构问题,最后却不了了之。因此,对于他这次演讲,期盼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有人认为,阿蒂亚早已功成名就,本来可以安享尊荣,但他依然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不断对数学难题发起挑战,说明他对数学怀有真正深沉的爱,值得敬佩。也有人认为,阿蒂亚虽然荣誉等身,但已经多年没有与较年轻的研究者一起共事,单纯靠自己解决这种量级的难题,可能有些困难。

“很多人表示怀疑,我们还是保持谨慎态度,等听了演讲之后再看。”演讲发表前一天,数学博客作者、来自智利的安娜·察沃斯·卡利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我不认为年龄一定会对研究产生影响,这要看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领域。很多时候,经验也非常重要。有很多杰出的研究,是在年龄较大的时候做出来的。”正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年轻研究者Albert Chern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期待听到(阿蒂亚爵士)的演讲。”

阿蒂亚本人对外界的评论也很清楚。“任何关于黎曼猜想的证明,人们都不愿意相信,更不用说是90岁的人来证明,”发表演讲之前,他说。但他希望自己演讲能说服批评者者。

他说,人们总是说数学家40岁之前做出最好成绩。“我想告诉他们这是错的,让他们看看我90岁的时候能做点什么。”

重量级论坛大咖云集

海德堡获奖者论坛创办于2013年,参照1951年创办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林道大会(Lindau Meetings),为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届大师与年轻科学研究者提供密切交流的机会。本次论坛是第6届。当地时间9月23日下午,论坛在海德堡大学开幕。33位曾经获得阿贝尔奖、菲尔兹奖(号称“数学界诺贝尔奖”)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奈望林纳奖的著名学者,以及来自全球60个国家的200名年轻研究人员齐聚一堂,进行为期一周的科学交流。

开幕式由著名德国数学家Günter M. Zieg主持,海德堡论坛基金会主席Biete Spiegel、海德堡论坛基金会科学主席Andeas Reuter、挪威教育和研究部部国务秘书Rebekka Borsch、海德堡大学校长Bernhard Eitel、海德堡市长Eckart Würz分别发表了演讲,期待论坛能就科技最新发展及其应用等问题进行充分探讨,并鼓励年轻研究者追随自己的梦想,用科学影响他人,改变世界。4位年轻研究者代表也登台讲述了自己的激动和期待。Reuter特别提到,阿蒂亚24日的演讲将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大事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络编辑:周凡妮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