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家委、老师——家长群的“三角关系”

黄英每天眼巴巴守着家长群,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情绪焦虑的导火索,例如老师发来照片的数量和家长准备礼物的价格。

作为家委,张晓满感受到了不易,“老师说我花时间看了,音乐老师也说好,难道你说不好?”

周芳一周要上14节课,教学带班、跟家长学生沟通、教研充电、做报告材料档案。2014年之前,她感觉自己还有时间看新闻、听音乐,“但这几年,坐下来就是拼命工作”。

责任编辑:吴筱羽

(梁淑怡/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25日《南方周末》)

黄英每天眼巴巴守着家长群,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情绪焦虑的导火索,例如老师发来照片的数量和家长准备礼物的价格。

作为家委,张晓满感受到了不易,“老师说我花时间看了,音乐老师也说好,难道你说不好?”

周芳一周要上14节课,教学带班、跟家长学生沟通、教研充电、做报告材料档案。2014年之前,她感觉自己还有时间看新闻、听音乐,“但这几年,坐下来就是拼命工作”。

黄英学习“当家长”,是从放弃一组铁皮柜开始的。

黄英的女儿刚上一年级,今年9月开学后不久,女儿班上打算添置储物柜和书柜,家委们在群里征集家长意见。黄英点开图片,一个标价不菲的木柜子。

她没多想就回复:“唉呦,不要买木柜子吧,再好的木头都有味道,放在教室对孩子身体不好。”她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买铁皮柜,几百块钱一个,又便宜,又没有甲醛。

“你在群里胡说啥。”一名家委马上发来私信。

她觉得无辜,认真解释自己的建议,随后被告知木柜子已经得到老师的“拍板”。

黄英想了想,没再吭声。

那一天起,大学老师黄英开始学习如何在家长群里“当家长”。

黄英不知道的是,这个由普通家长、家委和老师组成的三角组合,当中却各有委屈。

9月开学后以来,各地家长群里炫富、戏精、拍马屁等为人诟病的异化引发一波又一波关注,热度持续一个多月不减。近日,杭州、西宁、衡水等地教育部门专门出台了针对家长群的“新规定”,试图减轻家长群对各方带来的负担。

为了孩子的一张照片

女儿开学两三周后,李斌不堪其扰,退出大半群聊,“太吵了”,把妻子留在群里。

黄英和丈夫李斌加入了近十个家长群,这当中,有班级范围内的禁言通知群、分享聊天群、没有老师的八卦群,以及学校百人群、小区家长群、居住区域家长群、居住区域所在板块家长群等。以多种主题排列组合而成的家长群,动辄产出几百条未读信息。

李斌的烦恼,城市家长都有。

演员马伊琍加入了十几个不同主题的家长群,在拍戏期间也不停拿着手机回复群内信息。“不回确实不行。因为我的孩子是普通人,不能让别人觉得我的孩子很特殊。”2018年9月17日,她在某电影发布会现场说。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家长群“潜规则”:老师的通知是必选项,家长的讨论是可选项,向老师献殷勤是备选项,可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娃,所有不满和无奈都要放下,这一切,都成了必选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