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不是个幽默?

从生死问题发端的“皮囊”,只是个幽默?就像辛辛苦苦的一生,只是个皮囊?假如死亡是悲剧,那么每个人都注定是剧中主角。如此想来,人的一生,波澜壮阔也好,死水一潭也好,似乎都没什么意义

责任编辑:袁蕾 朱又可 实习生 孔任远

●唐庆年画展《皮囊》
●时间:7月25日—8月25日
●地点:北京德山艺术空间


2005年5月母亲节那天,49岁的唐庆年从洛杉矶赶回北京,等待他的是一个生死抉择:是否终止母亲的生命。

征询意见时医生采取的是纯技术语式:是否停止用药?唐庆年说“是”,医生拔掉了管子——生命的结束竟然可以如此简洁,简洁到一眨眼就会错过。在此之后,决定者和实施者本可以坦然地四目相接,假装从来没有处理过生死问题。唐庆年却由此陷入了生命意义的焦虑追问之中,一年后,他辞去了广告公司高管职位,开始了“皮囊”系列的创作。

两年多过去了,唐庆年制作了近40件“皮囊”,所有“皮囊”都是一个形状——一个摊开双手、叉着双腿的人形。人形有实有虚,实者由蔬菜、药片、塑料袋、纸屑等实物填充而成,虚者由光盘、内衣、花朵等实物环绕而成。艺术批评家高名潞认为:“在唐庆年看来,人的身体在意识终止(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皮囊而已。唐庆年正是从这个角度对今天的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隐喻。”

唐庆年赶到病床前时,74岁的母亲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大脑死亡,肾脏功能衰竭,体内积水难以迅速吸收和排泄,呼吸要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只能靠注射“多巴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