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试验

八大处整形医院颌面整形外科中心的一位医生,2019年三分之一的工作都在“修复别人失败的作品”。大批在别处“做坏了”的患者赶到这里,眼睛和鼻子的返修率最高。

在一些针对医美行业新规中,违禁词甚至细化到了“瘦脸针”“水光针”“韩式双眼皮”等具体的宣传词汇。但对上游器械商、私人工作室的监管一直存在盲区,超声刀从未获得批准却随处可见,热玛吉的山寨机横行。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曹海东 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伴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为了在求职时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进整形医院,希望通过提升“颜值”为面试吃一颗“定心丸”。(IC Photo/图)

今天,只需花十几万元,你就能实现“变脸”。

入门项目是最基础的——双眼皮和隆鼻。当然,更有打包设计的“网红套餐”供你选择:小V脸,双眼皮,鼻梁挺拔俊俏,嘴唇性感地嘟起,五官分布符合素描中“三庭五眼”比例。

如果不想挨刀子,微整形是更简便的方法。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是,你和网红只差了15支玻尿酸的距离:只要先天条件不太差,额头、太阳穴8支,苹果肌3支,鼻子2支,下巴2支,你就可以和网红一样美了。如果你是男性,如有“秃如其来”的压力,也可将植发列入规划。

约2500亿元的市场规模,每千人诊疗次数14.8次,这就是全球医疗美容第二大国的体量。

一位31岁的北京姑娘甚至希望申请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做过整形手术和治疗最多次数的人。自14岁艺校面试打瘦脸针起,17年间,花费超过400万元,上过不下300次手术台。有人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用十分的努力去追赶那些一出生就有颜值优势的人。

不过,医疗美容(以下简称医美)从来不缺争议,自诞生以来就伴随质疑、负面联想。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曾做过统计,2019年因医美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高达2万起。

在“出圈”走进大众视野,超速狂奔多年后,这场关于美丽的生意正在踩下刹车。

从郝璐璐到肉毒素、玻尿酸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郝璐璐开启了中国医疗美容这个庞大市场。2003年,民营整形机构伊美尔操盘了一个美女制造计划:耗时100天,打造了国内第一个“人造美女”郝璐璐。这位相貌平平的女性接受了包括割双眼皮、鼻型改造、脸部轮廓纠正、去眼袋等几十项整形美容手术,总价值40万元。

郝璐璐的出现堪称石破天惊。2000年以前,整形美容在公立医院一直都很边缘,只有文艺工作者等特殊人群在得到单位的特批后才能动手术。不少公立医院的整形科甚至作为“累赘”被承包出去。

“郝璐璐的案例将大批有诉求的客户引流到了民营专科医院,大家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种专业的医疗美容服务可以购买。”郝璐璐项目的操盘手之一、时任北京伊美尔营销总监丁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郝璐璐”事件后,全国瞬时掀起整形美容热潮,就连宋丹丹饰演的白云大妈也在春晚小品中脱口而出:“我打算做个拉皮!”也就在郝璐璐出现的这一年,中国医师协会正式成立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隆鼻、割双眼皮等美容外科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人甚至将医美等同于整形美容。

2005年开始,受韩剧和娱乐圈的影响,“韩式整形”的概念在国内迅速蔓延。丁阳回忆,当时韩国“整形一条街”上约80%的机构完全靠中国消费者养活,开价基本是韩国本地价的3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