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神圣性从何而来?

婚姻的神圣性的根基只能是追溯到古老习俗和小共同体的礼仪文化之中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实际上,世界各民族的婚礼最初都具有传统礼俗甚至宗教文化的背景,这些根植于古老礼俗的文化,都是自带“神圣性”的。 (视觉中国/图)

民政部、全国妇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引导结婚当事人读誓言、领取结婚证,在“庄严神圣仪式”中缔结婚姻,“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让当事人感悟家庭蕴含的责任担当。笔者认为,这个出发点很好,家庭是公共生活的最小细胞,通过对家庭价值的重视以及担当,是培育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和训练部分。

不过,婚姻的“神圣性”恐怕不是来自于民政登记或领取结婚证等现代世俗程序,而恰恰应该是落脚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上。实际上,世界各民族的婚礼最初都具有传统礼俗甚至宗教文化的背景,这些根植于古老礼俗的文化,都是自带“神圣性”的。如古希腊、罗马的婚礼,被视为家族宗教圣火、祭祀关系的内容,是神圣的礼仪。“妇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