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不应该为导盲犬埋单,解决盲人出行应靠图形识别与测距等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沉淀出很多新的基于人工智能、图形识别、传感器的新技术。自动驾驶需要面对的速度是每秒10米、20米、30米,但盲人出行,需要处理的只是每秒1米的速度,技术要求更低。这些技术朝着小型化、廉价化的方向发展,做一些妥协,就是盲人出行的利器。

责任编辑:陈斌

导盲犬趴在视障人士的脚边。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图)

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种,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能够听懂很多指令,可以帮助盲人过马路,坐地铁、回家等等,带领盲人安全出行。这两年,国内的相关新闻也多起来,多数都是导盲犬不能进入一些场合引发的冲突。在这些新闻的推动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逐渐制定导盲犬出行的相关规定,为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纷纷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这些新闻中,公众也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导盲犬。这体现了全社会对视力障碍人士的关怀。社会充满爱心当然是好的,但还需理性、深入地去看到背后的问题。先把结论撂在这儿:解决盲人出行问题,推广导盲犬非正确的解决之道。且听我一一道来。

仅仅看这些新闻的频率,一定会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国内的导盲犬越来越普及了。实际上,在中国,视障群体有1730多万,而持证上岗的导盲犬仅有两百多条。新闻给人的印象并不真实,导盲犬并没有那么普及,这是因为导盲犬实在是太贵了。

想要一只素质比较高的优秀的导盲犬,训练的过程很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