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2009】未来必须拥有过去——赫塔·米勒的作品

米勒通过她的作品不断地向人们发出响亮的警告,警告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的教训,不要忘记自由的代价。而她所有故事中最深刻的一面则是她始终不懈地挖掘着人的内心,尤其是人的灵魂最为丑恶的那一面:人是具备了如何残忍地迫害同类的能力!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朱怡

似乎对于风靡全球的诸如飞利浦·罗斯(Philip Roth)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作家乔伊斯-卡洛·欧茨(Joyce-Carol Oates)等美国文学巨匠们怀有某些难以名状而又执拗的“漠视”态度,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在距上任文学奖德国得主君特·格拉斯十年后再度青睐德语作家。

二十年前柏林墙倒塌,在统一后的共融过程中,原本在西德受到人文学者和知识界关注的“回忆文化”,日渐成为人文关怀的焦点。“回忆文化”的参与者包括各界人士,似乎已经没有一个公众人物能够躲避。赫塔·米勒女士本人的生平及作品都在不同层面上代表了这种“回忆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1984年,米勒处女作《深渊》在德国全文发表,受到西方德语文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赞扬。小说以充满诗意、甚至不乏浪漫的笔触,从一位少女的视角表现作者家乡毫无生机的生活和文化荒漠的压抑:“园地洋溢着刺目的绿色/围栏在湿润的影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