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有时让人难堪——南方周末高校纪实电影周扫描

它让你看到在中国奇观式的社会现实当中,是什么样的信仰或者世界观,使中国人仍能够“顽强”或者“勉强”地应对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急速变化,并且延续甚至创新着奇观式的社会现实。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朱怡

电影“引用”新闻是理所当然的

新闻事件及报道改编成电影,并不是新鲜事,更像是理所当然。马龙·白兰度的成名作《码头风云》,改编自马尔科姆·约翰逊刊载于《纽约太阳报》并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系列报道《码头犯罪实录》;《黑鹰坠落》改编自《太平洋月刊》马克·博登的长篇纪实报道;日本导演的速度似乎慢一些:大岛渚拍摄《感官王国》时,新闻原型“阿部定事件”已经过去40年;是枝裕和拍《无人知晓》,距离东京的“西巢鸭弃婴事件”也有15年之遥。

你或许很难相信,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也是由少年受黑帮指使杀人的新闻报道改编而来;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则相对容易猜到真有其事——从1961年6月16日到1963年2月23日的台湾《联合报》上,你可以找到这一事件的跟踪报道。

在中国内地,有一种电影很明显是改编自新闻报道的,比如《丛飞》、《任长霞》,比如由汶川地震当中《9位老师救助71个学生》等报道改编的《生命的托举》;另一些并不明显,比如王小帅的《左右》、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

改编成电影的新闻报道来自各种媒体,但似乎确实没有其他媒体能像《南方周末》这样醒目地“被引用”。而引用《南方周末》报道的这些影片,《可可西里》、《马背上的法庭》、《落叶归根》、《走路上学》确实有着不同的特征。

更悲情或者更喜剧

电影《可可西里》的源头是2000年方三文、叶浩的报道《谁来保卫可可西里》。可可西里无人区“最大的威胁恰好就是人类”,偷猎藏羚羊、挖卤虫、淘金,人类掠夺资源的同时肆意破坏着无人区脆弱的生态。

报道强调的是制度的困局:保护区管理局的巡山队和西部工委的野牦牛队像“正规军”和“游击队”那样尴尬并存,彼此指责。对电影来说,这样复杂的体制背景实在难以交代清楚。《可可西里》当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