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大坝”坎坷出生记

什么原因让它20年里一直阻滞不前,又是什么原因让它一年内神速推进,一朝上马?

责任编辑:吴传震 朱红军 实习生 郭海燕

什么原因让它20年里一直阻滞不前,又是什么原因让它一年内神速推进,一朝上马?

9月30日上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以下简称“长沙枢纽”)在长沙市望城县高塘岭镇开工了。5年后,一座拥有1750米长的坝顶公路桥在内的湘江大坝将截断湘江水。

和任何一个涉及大江大河的重大工程一样,湘江大坝从20年前动议起,就饱受争议和反对,甚至催生了一个专业新名词——“不可行性论证”。

但现在,这项总投资近60亿元的工程终于上马了。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湘江水景的吸引

湘江大坝的最早动议缘自1989年。当时的湖南省及长沙市主要领导提出在长沙河段建设长沙水电枢纽的建议,在当时,这是作为湘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并未真正启动。

2003年湘江长沙段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最低枯水位,导致长沙市供水紧张,水质受到影响,有些人再次想起了长沙水利枢纽。

次年1月,时任长沙市委副书记杨顺初在省人代会期间,以议案形式建议将工程纳入省重点,尽快立项,争取早日动工。纸上的湘江大坝时隔十余年后,再入公众视野。

杨指出,2003年湘江枯水造成了长沙市城市供水紧张,水质遭受严重影响,且使山、水、洲、城的景观遭受破坏,而且往往使得长沙的客运中止,货运遭受重大损失。而筑坝拦水,将有望解决这一困境。

杨这样描绘拦河大坝的美好前景:“工程实施后,以此抬高水位,既使湘江永远保持山光水色,同时保证城乡生产、生活用水,进而改善长沙水荒及湘江水景。”与此同时,还可能将打造“一条长50公里、跨越株洲、湘潭和长沙3个城市的沿湘江生态经济带,未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旅游产业”。

杨顺初议案中的这一描述实际上与之后官方对于长沙枢纽的定位完全一致,因此,很难相信这仅仅是杨一人的建议。

仅仅一个月后,湖南省政府召开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专题会,就地质、防洪、治污、生态、移民、交通以及拆迁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时间表一度乐观地定于2005年底开工,2010年底完成。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示意图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示意图

八参事反对声浪

但就在这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