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争议的非洲开发 中国在赞比亚的真实存在

40年前,坦赞铁路刚刚开工,那是中国援助非洲弟兄的标志。而40年后在赞比亚,中国在海外最大的矿产企业年产10万吨铜,最大的中非农业合作项目铺开几千公顷。

责任编辑:郭力 李梁 马昌博 实习生 丁婷婷

■编者按:“中国在世界的真实存在”系列专题,南方周末记者走访第二站——南部非洲国家赞比亚。

40年前,坦赞铁路刚刚开工,那是中国援助非洲弟兄的标志。而40年后在赞比亚,中国在海外最大的矿产企业年产10万吨铜,最大的中非农业合作项目铺开几千公顷,“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拔地而起。

中非传统友谊,显示了更多层次的时代内容。

在中国投资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冶铜工人等待上工。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明镜/图)

“中国”,无处不在

中国的银行,大标牌闪闪发亮

南部非洲大陆的雨季刚刚结束,雨水的下一次到来恐怕还要等待长达半年的时间。

在首都卢萨卡,一位典型的赞比亚市民很可能发现,他一天中的生活将与“中国”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吃个早饭。当地传统食品希玛,原料玉米却产自距卢萨卡50公里的中国国企,中垦农场。

他走上街头。在繁华的商业街开罗路上,“中国银行”的大标牌闪闪发亮。即便是其他建筑,他听说,中国公司已经占据了赞比亚建筑市场80%的份额。

不论手机还是固定电话,他打个电话,都得使用由中国的华为和中兴公司架设的通讯网络。他打开报纸看到连篇累牍的党派争斗,反复争论的话题,是关于中国的矿业公司、中国的商人。

卢萨卡街头没有麦当劳,但他可能会遇到“远东饭店”或者“四川饭店”,满街的连锁超市“Budget Store”是中国人开的,当地最大的购物市场“Kamwala”是中国公司修建的。

他累了回家。中国制造的电视机里却传来新闻,“总统班达在访华期间同中国政府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政府将把贷款的70%用于本国公路建设……”

“资源报国”

“我们虽然是企业经营,但也要兼顾政治责任。”

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出发,一路向北,大约5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进入铜带省(Copperbelt),到达赞比亚第二大城市基特韦(Kitwe)。“铜带”指的是一条长250公里、宽65公里、向西北延伸至刚果(金)的铜资源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沉积型铜矿床,赞比亚境内已探明储量为12亿吨。矿业,是这个国家的支柱。“到目前为止,这是中国在境外唯一已经正常生产和盈利的矿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色集团)总经理罗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罗涛指的是离基特韦30公里处,著名的谦比希铜矿区。1998年,中色集团旗下的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NFCA)以2000万美元收购了谦比希铜矿。该矿区最早由英国公司开采,但英国人早在1983年就已经由于各种原因撤出。

NFCA总经理王春来透露,虽然金额数量不高,但涉及中国海外资源战略,这个项目得到了中赞两国高层的支持。“我们虽然是企业经营,但也要兼顾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王春来说。

事实上,谦比希铜矿的经营非常出色。自2003年投产后,NFCA在20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