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业手中拯救制造业——“南海模式”30年突围

一只白炽灯,在批发市场上售价不出10元,一只节能灯能卖到几十元,但一只LED灯却可以以270元的高价卖到日本,这是发生在罗村——位于佛山南海的一个街道——里的最新故事。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敏锐捕捉市场上生长出来的“野草”,通过政府之手在关键环节的推动,重塑领跑世界的新兴产业链,带动庞大制造能力的整体提升,这是南海最新发生的产业故事

但在对南海的拯救之中,过去“无为”的政府正变得日益强势。它能否与经济共同转型升级,决定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罗村,新的产业正在废墟上生长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一只白炽灯,在批发市场上售价不出10元,一只节能灯能卖到几十元,但一只LED灯却可以以270元的高价卖到日本,这是发生在罗村——位于佛山南海的一个街道——里的最新故事。

这种灯被誉为继火和电灯之后的“第三次照明革命”,是目前最为节能环保的灯。

罗村街道办经济发展办主任何宇聪的抽屉里就放着这样一个LED灯,“你知道我们村的企业做出这个花了多久?8个月!”这位年轻人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和自豪。

就在三年前,这个小村里的支柱产业,还是传统的玻璃和陶瓷。而现在,他们正努力爬上这次照明革命的快车,真正冲到世界潮流的最前面。

意外冒出来的“野草”

成长于民间的经济力量,像野草一样,敏感,顽强。新的LED产业,就是最新的一丛

在南海这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家企业的土地上,四处闪烁着民营资本的星星之火。

1984年,当各地还在为雇工人数与剥削关系而争论不休时,南海就冲破思想禁锢,做出“三大产业齐发展,六个轮子 (镇、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企业)一起转”的大胆决策,并在公开文件中宣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这极大地调动了民间的积极性,随后,南海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五金厂、冶炼厂、陶瓷厂、纺织厂等便像野草一样冒了出来。

这种成长于民间的草根经济力量,使南海在过去30年发展中取得先发优势。南海因此而成为与顺德、东莞、中山并称的“广东四小虎”之一。

新的LED产业,就是新冒出来的一棵“野草”。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海就开始生产电光源,几年前,随着LED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这些之前做灯光源的企业凭着多年市场中打拼锻炼出来的敏感本能,向这个方向转变。

如同30年前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新的一条产业链也在南海自发形成。

以传统光源的生产地基——罗村为例,在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