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如何在实验室“被创造”——“辛西娅”诞生三部曲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表明,新的生命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而不一定要在大自然中“进化”而来。成果的宣布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责任编辑:朱力远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私立科研机构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的诞生。这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所控制的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表明,新的生命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而不一定要在大自然中“进化”而来。成果的宣布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项目负责人文特尔把这一人造生命命名为“辛西娅”(Synthia,即“人造儿”)。其实,这个人造儿只是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组产生的一些最简单的生命。科学家首先对一种名为丝状支原体(M.mycoides)细菌的基因组进行解码并复制,由此产生人工合成的基因组。然后,他们把合成基因组移植入一种相似的细菌——山羊支原体(M.capricolum)中,通过“重启动程序”,细胞内的人造基因组开始主导细胞的分裂和复制,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生命。

新生命诞生的前奏

按照文特尔等人的人工合成基因组创造生命的思路和技术路线,需要由三部曲来完成。第一是对某种最简单的生命进行基因组测序,以了解其DNA碱基的排序;第二是根据这种自然生命碱基的排序,对一个个碱基进行人工排序,从而组建人工基因组;第三是为了证明这种经过人工排序的基因组能否创造生命,需要把它植入到某种活的细胞如细菌细胞中,观察它们能否使细胞正常工作,或者产生出完全根据人工DNA指令生成的活体细胞。

此前,科学家已经完成了人造生命的前两部曲。

2008年,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汉密尔顿·史密斯(Hamilton Smith,此前由于对病毒DNA做出重大发现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