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状元刘春霖如何当国民代表

近年见到两种张謇传记,书名均冠以“末代状元”的头衔,相关的书评亦然,实在令人吃惊。末代状元是1904年的刘春霖,而不是1894年的张謇。

责任编辑:刘小磊

【晚清宪政丛谈】 

近年见到两种张謇传记,书名均冠以“末代状元”的头衔,相关的书评亦然,实在令人吃惊。张謇中状元在1894年,其后科举考试还举行过3次。最后一次是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增加的一次恩科,考中状元的为刘春霖。1905年清政府应袁世凯等督抚奏请立停科举,下令自丙午科(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科考试一律停止。至此,科举考试彻底废除。故末代状元只能是1904年的刘春霖,而不是1894年的张謇。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直隶省(今河北省)肃宁县人,诗画书法均有极高的造诣。由于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故他又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而别人则称他为“古代状元的谢幕人”。状元及第后授职翰林院修撰,可他没有在国内做官,毅然到日本留学。1907年回国,任保定高等学堂监督。1909年当选为咨议局议员,继而又被议员们选为资政院议员。1910年10月4日第一届资政院会议开始,刘春霖出席。资政院是清廷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议员的能力,为以后成立两院制的正式国会奠定基础,议员由名额相等的钦选和民选(各省咨议局选出的议员)混合组成,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国家最高立法和监督机关,或者说是一个过渡形态的混合型议会。刘春霖在参与讨论议决国家大事时是如何当国民代表的呢?

刘春霖认为,从国家安危着想,国民代表应当直言敢谏,不能只知颂扬,这才是国家之福

不畏强权,敢于弹劾军机大臣

刘春霖坚持依法办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