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腐后继”,国家药监系统重病缠身?

三年前,局长落马。三年后,一批官员接着落马。药监官员“前腐后继”的根源在于其权力缺乏监督、运作不透明,而更奇怪的是,这些药监官员将其本应为公众用药安全把关的职能,解释成了“帮企业办事,促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三年前,局长落马。三年后,一批官员接着落马。药监官员“前腐后继”的根源在于其权力缺乏监督、运作不透明,而更奇怪的是,这些药监官员将其本应为公众用药安全把关的职能,解释成了“帮企业办事,促经济发展”。

药监失守,谁还敢吃药? (CFP/图)

药监局高层官员不断落马。

3年前,国家药监局首任局长郑筱萸因贪污受贿被执行死刑,此后三年,被认为是国家药监局“整肃吏治重塑形象”的非常时期。

但结果却是一把手和如今的二把手相继出事,这在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里已是“非常罕见”。不仅如此,不久前,同样来自药监系统的卫良等6名官员涉嫌贪腐落马,而近几年来,来自地方药监系统官员犯事的也大有人在,药监系统的贪腐事件可谓“前腐后继”。

郑筱萸出事以后,中央和地方对药监系统运行制度也曾“做过深刻反思”,这个系统内缘何还是大案迭出?

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是公众健康的捍卫者,其职责是保护无辜的人 们不受一些医药公司之害。这些公司因基本目标是利润,有时会犯下过度贪婪或力不从心或冷漠草率的错误。反过来,该局又是殷勤周到的天使,要保证尽快地让这 些医药公司生产出益寿延年、减少痛苦的新药和良药。

——阿瑟·黑利《烈药》

利益共同体

稍稍分析一下发生在药监系统的几起贪腐案件,缘由无非就是在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等领域的注册、审批方面。它们共同的一个特征是,官员与药企走到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合谋钱财,贻害百姓。

在郑筱萸案中,郑筱萸本人、当时的医疗器械注册司司长郝和平以及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等由于滥用注册审批权,导致中国一年之内有上万种药品批文发出,这个数字是欧美等药监制度成熟国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

在郑筱萸案中不断被揭开的交易秘密中,不难发现,那些不计其数的批文多半是被那些与郑筱萸等人关系密切的药企拿走,甚至有些拿到批文的公司除了与上层关系密切之外,基本上就是一个皮包公司。

在这个链条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